1 / 4
文档名称:

浅谈规范引导广场舞.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规范引导广场舞.doc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11/2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规范引导广场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规范引导广场舞
广场舞,这种中国大妈大爷自发形成的、自娱自乐的健身活动,近年来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机与活力。广场舞把众多的中老年朋友聚到了一起,强健身体、愉悦心情、结交朋友、增进交流。这种健身与社交相结合的活动,为中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与快乐。
遗憾的是,广场舞给中国大妈大爷带来享受的同时,却给另一群人带去了噪音的烦恼,广场舞高分贝的伴奏舞曲,能覆盖方圆几百米,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正常的生活,广场舞逐步陷入扰民舞的尴尬境地。一群人的狂欢,引发了另一群人的不安,广场舞成了多种争端的导火索。 水弹、泼粪、放藏獒、架高音炮近年来,广场舞扰民而引发的报复行为在各地频现,然而,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健身热潮兴起,人们更关注生活的品质。在这样的社会化的过程中,广场舞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方面。
中国特色的广场舞并非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1940年陕北的新秧歌运动就与现在流行的广场舞颇有渊源。1943年中共中央文委确立了戏曲运动为战争,为生产及教育服务的总方针。陕北政府为了使秧歌这种兼具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为社会再组织服务,发起了新秧歌运动。在1940~1950年代,中国各种改造、跃进等社会运动,也在新型秧歌舞渲染的喜气吉祥气氛中进行。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 约翰金费尔班克)和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早期年代一章记载:年轻人,特别是参加示威和游行的年轻人中,学会并且表演秧歌舞成为时髦之举。中国特色广场舞在1960~1970年代的中国被演绎到最大极限。文革时代的中国革命群众们在广场上、大街上、草坪里乃至乡村的禾场上跳忠字舞,以表现他们对革命及其领袖的忠诚。
1980年代初,中国有限开放关于交际舞、迪斯科等舞蹈的禁令。1980年春天,就有一群年轻人在圆明园公开跳迪斯科,其中很多是参加过星星美展、四月影会的年轻文化人。1980年6月和1983年5月间,公安部、文化部先后两次下发《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要求公园、广场、饭馆、街巷等公共场所,禁止聚众跳交际舞。1990年代,中老年人在街道、广场上的主要交际纽带是各种气功。但各种气功偏离了气功练****的本原,成了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敛财和达到其他目的的工具,后被禁绝。此时体育局提供的广场舞成本低廉、灵活易学、利于集体参与。市民体育形式替代气功成为城镇中老年人的新兴社交纽带。
2005年开始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健身活动,从国家行政层面为行政力量推动广场舞提供了土壤。在《全国文明城市数据指标细则》中,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有明确的要求:业余群众文体活动团队数量每街道不少于15支;区级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次数每年不少于8次。各地方政府将初现的大妈广场舞标定为适合推广的体育文化活动。这些年来,广场舞因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中老年尤其是中年妇女的青睐,而在实践中,因为组织混乱,参与者素质普遍较低,逐渐成为扰民的代名词。但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大妈大爷们无视他人的安宁权。
在有的发达国家,社区里就为居民们建设了专门的娱乐健身场所,他们对这些公共设施都舍得大手笔投入。中国内地公共娱乐场所配套的严重滞后,导致了广场舞场地的缺失,大多数舞池只能安放于住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