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十二讲 备课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二讲 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9/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二讲 备课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二讲备课
一、备课的含义
1、一般而言,备课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
2、广义的备课,包括对学期、学年乃至一个学段教学进行计划。
3、狭义的备课,主要是指单元备课、课文备课和课时备课。


二、备课的意义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修养。
3、备课可以保证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

---备课可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即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能力训练的可行性、思想渗透的可接受性。知识传授的准确性是指备课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掌握教材内容,对疑点要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权威性的佐证,不能想当然而导致错误传导。
比如---花木兰确有其人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花木兰的民间传说
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2、花木兰的实物资料
a、木兰故里在河南虞城县营郭镇,有花木兰祠为证。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b、木兰家在安徽亳州,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
c、木兰为湖北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
d、木兰葬于陕西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3、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花木兰的故事传说漏洞百出,矛盾多多:
A、花木兰生活的年代不一。
从上面花木兰的家乡故里的有关记载上看,花木兰生活年代大致有三个时期,最早的是汉朝时期,最晚的是隋朝时期,还有的就是北魏时期。可以想见,《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故事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最后形成于北朝的民歌。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首民歌还经过了隋唐文人着墨润色后才成为现在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乐府诗。因此,即便是《木兰辞》中花木兰的故事也很难让人相信真有其人,真有其事。
B、花木兰的姓氏不一。
从有关记载上看,花木兰的姓氏有花姓,也有魏姓,还有朱姓。这其中不难看出,这些地方为了争夺传说中的历史名人,将本地一个叫做木兰的女子全部按照《木兰辞》中花木兰的形象包装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为了就是提升当地的名气和地位。
C、花木兰的籍贯不一。
主要有四处河南虞城县营郭镇,安徽亳州,湖北黄陂,陕西延安。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