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docx

上传人:bjy0415 2021/11/29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辉县市城北初级中学 孙凤琴
一、学****目标:  
1.  学****并初步掌握略读的技巧
2.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数据运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3.  理解课文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二、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熟悉并初步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课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没有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而足够的粮食更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保证。“为了不让人们挨饿’,他耗费了大半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了“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他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世界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衣食无忧的今天,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亲自去看一看袁隆平是如何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不懈努力从而使杂交水稻增产增收的。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1.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默读完课文。
推荐一种略读的方法,教会学生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 句子。
  2、运用略读技巧
a、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b、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c、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平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 响。     
三、简析课文:
1、师: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事例,分析它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在“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