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14/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现行初中学语文教材中,科普作品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据笔者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初中语文新教材,纯科普作品就有五个单元,加上其他涉及科普知识的文章,科普作品的比例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忽略了科学性。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日趋融合的今天,我们不能把人文素质的培养看作是语文教学的惟一目标,而要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巧妙地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用好新教材中的科普资源?科普作品教学该如何定位?这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对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语文教师必须弄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精神源于自然科学,可以概括为求真求实求准:求真就是注重对事物内部联系和内部规律的探索,强调由兴趣激发纯粹求知的探索;求实就是讲求以实验为依据,认识真实的、可重复推广的现象;求准就是讲求定量上的准确描述。广义的科学精神则是指由科学性质所要求的、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澜教授提出,科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要“有条件地适用”,“但科学的精神,不以臆想代替事实,以事实为根据作判断,遵守人类语言、理论表达、交流的一般逻辑要求,则具有普遍的意义”。求实、怀疑、批判、严谨、坚持、协作、无偏见等,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人文精神,还必须具备科学精神,既要求真求实求准,更要有在具体教育探究活动中的独特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能选择不同角度去开展各自的研究。要明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矛盾,二者之间的冲突只是其表象而已。科学追求真理,认识自然和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使人获得自由与幸福,这与强调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幸福的人文精神是内在地和谐一致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由人构成的教育现象。在教育研究中,可能存在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的对峙,教育工作者可能会侧重使用各自熟悉的研究方法,但是,在气质追求上,任何一项真正的教育都应该是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提倡“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实际上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方法论层次上的反映。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象征。二者都是不能缺少的。
二、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