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 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 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 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 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学生成为作业的工 具和应试的机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实,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 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 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 等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 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作为老师我们逐步 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 “留适时适量的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不留超时超 量的作业、不留机械重复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比如教师布置与 师生共同布置相结合、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课本作业与实 践性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 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 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1、 学生作业本。
全校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要统一使用作业本。建议高年级建立 数学日记本。
2、 作业布置形式。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全校实行分层作业。作业分为基本 部分和发展部分两大块。
基本部分:
基本作业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保证。要求全校每个学生都必须会 做,对不会做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个别辅导达到要求。在设计基本 作业时,不准教师随意降低标准,要保证全部“学困生”达到课程 标准的要求。
发展部分:
为了实现使学生超常发展的目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留有允许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 有多大本事施展多大本领。这就是发展部分的实质。
根据以上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立以下三类作业:
A类作业:适用于学困生。主要内容:基本题型。即模仿性的
作业,以便巩固在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
B类作业:适用于中等生。主要内容:基本题型(70%)+拓展
题型(30%)。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类作业:适用于优等生。主要内容:基本题型(40%) +拓展 题型(30%) +提高题型(30%)。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观 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
此外,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教 师随机布置以下作业:
操作性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渴望实践、渴 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 展示。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 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认真分析 教材,精心设计操作性作业,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 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我校的一个创举,我们的数学日记是在语文日记的 基础上,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 将在高年级学生中大力推广,将数学日记这一形式付诸于实际行动 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单元实践作业
数学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