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预测地震.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预测地震.pdf

上传人:yzhqw888 2016/7/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预测地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21卷第 3期灾害学 Vol1 21No1 3 2006年 9月 JOURNALOFCATASTROPHOLOGY Sep . 2006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Ξ龙小霞,延军平,孙虎,王祖正(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 摘要: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关键词:川滇地区;地震;可公度;趋势预测中图分类号:P 3151 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 811X (2006 )032 00812 04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主要发育有北西向的鲜水河- 安宁河- 小江断裂、金沙江- 红河断裂、怒江- 澜沧江断裂和北东向的龙门山-锦屏山-玉龙雪山断裂等大型断裂带[ 1]。该区新构造活动剧烈,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属构造地震,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地域广、烈度高、破坏性大,地震灾害的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该地区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也给该地区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本文采用“可公度法”对川滇地区的强烈地震的发生趋势进行推算与预测[ 2],以期该地区今后在防御重大地震灾害时,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尽可能的减少生态、经济等诸方面的损失。 1 已有地震的统计分析川滇地区块体构造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川滇块体向东南运动,滇缅断块向东北运动,形成边界断裂走滑位错和块体内部断层错动。边界断裂成为强烈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带,而 61 7级以上地震大多发生在边界断裂带附近[ 3],反映出强烈地震与构造活动的密切关系。川滇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有悠久的历史记载。特别是 20世纪以来,中强地震及强烈地震记录较全,成为统计研究的基础。据中国地震局整编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近代强震目录》以及 1991年至 2005年《中国地震年鉴》, 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 61 7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共 37次,其中 71 0级以上地震发生了 21次,占总数的 57%, 61 7~ 71 0级地震有 16次,占总数的 43% (表 1 ) [ 4~ 6]。图 1为 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强震分布格局图。图 1 川滇地区 20世纪以来强震分布格局图Ξ收稿日期: 20062 032 13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 00010 );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 770013 ) 作者简介:龙小霞(19832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 ***@stu1 snnu ,edu .cn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川滇地区 20世纪以来≥ 61 7级地震序列表年份震级年份震级年份震级年份震级年份震级 1913 71 0 1941 71 0 1955 61 7 1976 71 4 1988 71 2 1917 61 7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