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壮族凤图腾的演化看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转变.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壮族凤图腾的演化看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转变.doc

上传人:junjun2875 2016/7/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壮族凤图腾的演化看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转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壮族凤图腾的演化看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关于壮族凤图腾的演化看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实惠。鸡同时具有“报时”的作用, 日出而鸡鸣,《说文解字》云: “鸡, 知时畜也。”于是由鸟图腾崇拜发展到鸡图腾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壮族先民的民间故事中,鸡与太阳紧密联系在一起。太阳之所以能够普照大地,庇护子民,很大一部分是鸡的功劳。《侯也射太阳》《公鸡叫太阳》、《鸡冠花》等民间传说。都讲述了一个情节类似的故事: 原本天上有多个太阳,给人们带来极大痛苦: 大地如火炉、河流干涸、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这时英雄出现了, 射落了多个太阳, 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剩下的惟一的太阳再不敢出现了,天地又陷入了一片黑暗混沌之中。鸡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 是它把太阳重新唤了出来, 人们的生活恢复了正常, 是它给大地重新带来了光明。在先民的原始思维中, 鸡并非一般的动物, 而是与太阳紧密相连的神物,乃“重明之鸟”, 对它崇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壮族先民眼中,鸡能占卜吉凶,驱邪避害,是他们的保护神,壮人的“鸡卜”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鸡卜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籍中关于壮族先民鸡卜的记述很多,最早可追溯到《史记· 孝武本纪》: “是时既灭南越,越任勇之乃言: ‘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市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 而以鸡卜。上信之, 越祠鸡卜始用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说: 壮人“丧葬用五行,以鸡卜吉凶。”明《融县志》云: “壮人善鸡卜,其法不一。”从上述材料中可知,南越、东瓯、壮人等壮族先人认为鸡乃神物, 用它可预测吉凶, 趋利避害, 鸡冥冥之中和某些神秘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是鸡抑或是某种神秘的力量赐予他们平安吉祥。(四) 鸡崇拜向凤崇拜的转变在壮族先民的图腾崇拜中,凤图腾是鸡图腾的升华,是鸡的理想化。正如上文所提到的, 壮族先民生活在南方湿热地带, 这里生长着锦鸡、原鸡等各种类型的鸡, 鸡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动物, 壮族先民很自然的会以鸡为原型, 加上自己的想象, 把它们塑造成理想的形象, 于是凤形象便出现了。广西左江流域的民间故事《玉屏白鸡》很好的诠释凤图腾由鸡发展而来, 它讲述了远古时代守护在王母娘娘身边的白鸡勇斗恶龙、为民除害的故事。故事中的白鸡便是凤, 古人称凤为“神鸟”或“天鸡”, 《说文解字》云: “凤,神鸟也。……”。《玄中记》说: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 日初出, 照此木, 天鸡即鸣, 天下鸡皆随之。”这些关于“神鸟”、“天鸡”的记载与故事中的白鸡“来自于王母娘娘身边”不谋而合。壮族凤图腾由鸡图腾发展而来, 亦可从流传至今的云南壮族地区独特的祭风仪式中看出: 祭祀所用的场所是在石山包上搭制起来的鸡舍式小棚,而在具体的祭祀过程中, 他们更是把鸡当成风, 用它来占卜吉凶。古籍、诗歌中对鸡乃凤的原型也有详尽记载。“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乐叶图》: “风皇至,冠类鸡头。”汉李陵诗: “凤凰鸣高岗, 有翼不好飞。”凤的“知天时”、“冠类鸡头”、“有翼不好飞”的特性正是鸡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 凤形象的原型是鸡, 壮族的凤图腾是由鸡图腾发展而来的。凤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历来被人们视为“仁鸟”,是祥瑞之兆,是生活美满幸福的象征。《山海经·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