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 反馈数据的解释
★ 报告的体例框架
★ 报告的数据使用
★ 报告的图表设计
★ 报告的格式编辑
第一页,共49页。
反馈数据的解释
2008年底采集07~09学年度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数据信息;
4类评价主体的数据:干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包括原始数据(SPSS文件)、原始数据生成后的统计结果(IE文件)、开放题的结果(word文件)。
第二页,共49页。
(本区县所有数据)
含8个文件:4个SPSS+4个IE
第三页,共49页。
说明:
* 每一类数据文件包含了本区县内所有学校的该类数据;
*原始数据SPSS文件和生成结果IE文件中,均无学校名称和学校编码。
第四页,共49页。
(本校所有数据)含10个文件:2个SPSS+4个IE+4个word
第五页,共49页。
说明:
* 每一类数据文件包含了本校四类主体的数据;
* 原始数据SPSS文件和生成结果IE文件中,均有学校名称和学校编码。
第六页,共49页。
报告的体例框架
XX区(县)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总报告
XXXXXX XXX
前言
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容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二、形成性评价的数据结果及分析
三、形成性评价的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成绩
2.问题
(二)建议
第七页,共49页。
*区县报告题目
(1)总报告题目:
XX区(县)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总报告
(2)分报告题目:
XX区(县)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
——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分报告
第八页,共49页。
*学校报告题目
XX区(县) XX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
一贯制学校:
XX区(县) XX学校(小学部)(2007 ~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
第九页,共49页。
方式一:报告题目之下直接署报告撰写人所在单位(全称)和姓名。
XX区(县)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总报告
XXXXXX XXX
前言
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二、形成性评价的数据结果及分析
三、形成性评价的结论及建议
第十页,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