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诚然,遗址保护所需经费巨大,为了筹集资金,通过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周边土地、
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 补充遗址公园的建设资金, 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行
为的初衷是遗址的完整保存与修复, 相关景观及设施的设计应以遗址价值与内涵的展示为前
提,而绝非一味地开发“捞金” ,更何况大规模开发项目将会对遗址保护造成影响。
在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很突出。 如果只有地方
政府的土地财政运作, 却缺乏有力的遗址保护措施或是相关保护措施没有得到切实落实, 那
么所谓的 “保护条例和法规” 就成了一纸空文, 遗址保护项目极有可能沦为与文物保护背道
而驰的开发灾难。
考古遗址不是主题公园、 游乐园或普通旅游景点, 拥有遗址资源也并不意味着这一资源
能够自由地转化为城市或地区的竞争力。 遗址保护项目不应成为开发商竞技的舞台, 而应最
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原生态和人文环境, 尽可能降低开发建设强度, 为人们对遗址的品鉴和
对历史的思考留下良好的空间。
(摘自徐达《经
济日报》)
材料二
良渚火了,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之后。
2019 年 7 月 7 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预约系统上线,短短一天时间,一周内预约门票
就已售空。可以预料,刚刚到来的这个暑假,良渚必将成为杭州旅游的又一张金色名片。
土遗址的保护展示是世界性难题, 良渚古城遗址“地下气象万千, 地上土丘一片”。 为了拉近观众与悠远历史的距离, 把抽象描述的景象移植到观众脑海之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没少下功夫。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墓地,专家在这里一比一还原了 11 座
墓葬的出土情况,展区讲解员会告诉你,真实的墓坑就在你脚下展示区下方 80 厘米处;在考古体验、 河道与作坊两处互动性较强的参访区域, 游客可以体验考古发掘的真实经历, 也可以模拟当时良渚人制作漆器、玉器等生活工作场景;通过 5G+ MR等高科技方式,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让游客在虚拟空间立体触摸珍贵的出土文物
(摘自张雪《经
济日报》)
材料三
以往我们谈中华文明五千年, 西方学界存有异议, 究其原因, 主要是没有明确的文字记
载作为 “实证”。 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相关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用科学取样测年方法系
统地把这个长江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的时空坐标明确了下来。
目前仅古城遗址内积累的碳十
四测年数据不完全统计就有
200 多个,时间跨度从距今
5300— 4300 年之间;其中作为遗产
要素的莫角山宫殿基址、反山墓地和水利系统的具体年代很明确,都是在距今
5000— 4900
年左右营建的。良渚古城遗址的综合研究已经充分说明这是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
。
国际学术界长期以来把“文字、铜器、城市”作为文明起源的三要素,因此在评判世界
不同地区的社会与文化时,
也以此为主要标准,
去衡量一个古代社会的发展水平。
随着良渚
古城遗址申遗工作的全方位展开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