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86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1/12/13 文件大小:2.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饮酒其五教学课件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创始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顶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同桌互相听读
注意: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存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解释:
叙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解释:
绘景
议论抒情
研习第一层 
,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利、地位、财富等。
〞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非常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似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答复“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提醒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