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国论》教学反思
一、备课及讲授过程中的考虑
学情、教情分析
《六国论》是一篇史论,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无 论从阅读还是写作教学上都堪称范例。但由于文章重在说理,对高一 学生来说,趣味性不强,课堂教学较难出彩。这篇论文篇幅适中,文 言现象非常典型,书中注释较多,可以锻炼学生自主疏通文言文的能 力。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本篇课文虽然不长,但却牵涉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破灭的背景, 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要想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 主旨,这两个背景必须介绍。我的安排是先在导入之中就把六国破灭 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 因;再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文言文中最让人非常头疼但省又省不掉的教学环节,就是文言字 词的讲解,包括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单纯由老师进行讲解学生会 因为觉得枯燥而不爱听,错过很多重点,因此我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 是: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解决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如重点字词、词类活用
和特殊句式等,课堂中老师对小组间学习的情况进行考察,发现问题, 教师集中解决。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翻译文章的时间,也可以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的能力。
1、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课我能完整地实现了教案计划的 步骤,条理比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课文翻译部分由于给学生布置 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完成,节省了一部分时间。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讨论题,就是探究“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的 论证是充分有力的还是有漏洞的。由于前面引导得较好,使这个环节 比较成功,学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不足与反思
学生小组进行课文疏通的过程,有的同学完成的很好,但是 仍有一部分同学懒惰,不愿动手和动脑,使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这部分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