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073_外感咳嗽.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73_外感咳嗽.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73_外感咳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前人曾经很形象地把人体的肺比喻为一口钟,即所谓“肺体属金,譬如钟然”。外感之邪, 从外撞这口钟; 内伤之邪, 从内撞这口钟, 钟都会响。这么一个比喻, 竟把咳嗽的病因病机囊括无余了。我想在这里谈谈外感咳嗽。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个病, 但是如果辨证不清, 治不得法, 却不易见效。有的人一咳就是十天半月, 甚至还有连咳好几个月的。实际上中医治疗外感咳嗽,效果是好的,较之西医有明显的优势。现将我多年的体会,分以下几个方面陈述, 谨供同道参考。一、外感咳嗽,当究六气“治嗽当分六气”,语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内经》亦早有明训﹕“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以之化之变也”(《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以, 对于外感咳嗽的认识, 首先要注意时令的变化,这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六气在一年之中是循环往复的,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 有六个气候上的变化,即风、火、暑、湿、燥、寒。六气过则为***,外感咳嗽的发生,即与六***攸关。六***引起的咳嗽, 因邪气的性质不同而呈现不同临床表现, 因此不可能用任何一方一药去解决它。六邪风寒暑湿燥火温热临床特点恶风喉痒、鼻塞、咳痰呈风泡状、脉浮滑恶寒发热、无汗、咳痰清稀、脉浮紧头昏、恶风、咳嗽、小便短赤、脉浮数形寒、胸闷腹胀纳呆、痰多、易咯出、苔腻、脉滑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干、脉细数呛咳气逆、面赤痰黄或白而胶粘、口干舌红、心烦引冷、脉滑数初起多兼表证咳嗽治法宜忌辛平疏散外邪辛温散邪、大忌寒凉清暑利湿、大忌发散燥湿化痰、大忌凉润宜凉润或温润、大忌苦寒辛温清热泻火、大忌辛温清肺泄热、初起兼表须透达发病季节多在春季, 但一年四季均可见, 多与其它病邪相兼为病( 如风寒、风热、暑风) 多在冬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见在夏季发病多在长夏,但一年四季均可见多在秋季六***皆可比火(热) 故四季均可见多在春季( 风温春温) ,但其它季节亦可见,称做风热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用一方一药去解决不同邪气引起的咳嗽,就无异于企图用一把钥匙去开所有的锁。这样, 即使有个别有效的, 也是幸中而已。当然, 强调重视时令, 只是一个方面, 并不是说不考虑其它诸如体质、居处环境等因素。例如虽当盛夏, 因为空调、电扇开得太大,或贪凉饮冷,睡卧当风而引起的咳嗽,即不可仅仅从发病季节考虑, 而要从风寒辨治,对具体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和处理。二、风是重要的诱发原因六***之中,风是最活跃的,善行而数变,前人因此说它是“百病之长”。外感咳嗽,往往以风为先导,风与寒或热(温) 合,则为风寒、风热(温) ,风与暑相合,则为暑风;风为阳邪, 故易化燥, 而燥为秋季之主气, 其罹病, 必兼风邪, 即所谓风燥袭人, 风挟温热而燥生; 湿盛阳微,则易感风邪而致病,为风湿相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三、外感咳嗽证治伤风咳嗽﹕即是风寒咳嗽的轻证。恶寒发热都不明颢,或微恶风,喉必痒,一痒就咳, 鼻必塞, 咳出的痰呈风泡样, 舌象一般无特殊, 脉浮滑。其治宜用辛平疏解为主, 稍稍佐一点降气祛痰药。所谓“平”, 即既不能太温, 也不要太凉之意。《内经》说﹕“风***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常用止嗽散,但我嫌它袪风解外之力不足,常加薄荷、杏仁。我更欣赏顾松园疏风利肺汤( 荆芥、防风、前胡、杏仁、橘红、桔梗、甘草)。头胀痛加薄荷, 鼻塞加辛夷, 痰多加浙贝, 气逆加苏子。恶寒加麻黄少许, 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