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历史阅卷对历史备考的启示
周义保 吴广伦
本文从历史阅卷的情况,谈谈学生在历史高考复习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以便在答卷中减少失误。
第一、卷面整洁。现在考试多采用网络阅卷,卷面整洁能给阅卷教师良好的印象。相反,字迹潦草、不分段落,甚至随便涂改,容易增加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具体做法:(一)答题前,要浏览试卷和答题纸,做好整体规划;(二)谋篇布局要整齐,答题时字体大小要统一;(三)修正错误的格式也要尽量统一。
第二、有问有答。阅卷教师通常负责批阅一道题,并在较短时间内对考生的答题做出迅速判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根据题目的设问作答。(一)看清题目要求。如2008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下同)17B题,第一问: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可回答德国的《疾病保险法》、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或回答美国和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均可得到满分;但会回答美国和德国只得1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实践经验”;(二)看清分值多少。分多相对多答,如2分的小题,可回答3个得分点;(三)不问不答。凡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内容,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在记忆不准确的情况下,不要回答,以免画蛇添足。
第三、准确回答。叙述题、评述题和SOLO题高分值的大题,阅卷老师通常从答卷的整体结构上来评判,而一些两三分的小题目,主要是把握得分点。这就要求考生回答要准确。具体做法:(一)概念准确。如34题第1问,典型的错误是把农奴制答成奴隶制;(二)史实具体。这也是历史考试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如第35题第1问,有的学生不理解“不平等条约”的涵义,把中等待遇;(三)回答完整。为了保证得分率,可以适当多答,如第36题第2问,可从战争、条约、影响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或司法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方面列举史实,加以贯通回答。
第四、有序回答。根据阅卷的习惯和心理,阅卷老师希望考生能按常规顺序,组织材料回答问题。具体做法:(一)按题目设问顺序作答。典型错误有后问先答,让阅卷教师摸不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