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否定之否定规律”教案一、学科领域: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二、适用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二学生三、教学内容概述: 否定之否定规律显现出事物自己发展的完整过程。它表明, 内在的矛盾性或内在的否定性的力量, 推动现存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 有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 进而再由否定达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 上升性和回归性的统一。本章就是针对这一规律以及规律中所涉及到名词, 如肯定、否定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关系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四、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1、肯定、否定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否定之否定的含义及其实质; 3、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 2、学习本章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课本的这些基本知识, 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做到辩证的看问题,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事情, 同时也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以及自主学习,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团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化。五、学习过程: (1 )课前准备: ①利用课余时间,把本章的内容提前预习一下,了解一些基本的定义,并标注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②在上课之前, 老师要运用 PowerPoint 制作课件, 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及针对本章的知识点制作相应的测试题目,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 )课程学习: ①第一节课由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 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初步形成问题的答案; 第二节课由小组选代表发言,本组中讨论的重点问题,并给出本组的答案;其他小②在进行自己本小组的发言时,如对上一小组的问题有补充可以及时的提出; ③第三节课由老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进行回答, 并且对各小组的答案给予评价; ④第四节课由老师讲本章的重点,并展示测验题目,学生可以根据测验的效果,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查缺补漏; 授课过程: 老师讲授: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开始学习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就是否定之后再否定吧!那在否定之前就应该现有一个肯定的过程是吧。所以, 首先,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第 188 页对照课件, 了解一下肯定、否定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 )含义——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2 )辩证关系——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在他们相互排斥的过程中, 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 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支配地位, 就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面,达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老师提问: 【我们可以用逻辑学来阐释肯定与否定的这一关系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矛盾关系。】其次,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渗透的。肯定包含否定, 否定又包含肯定。世界上既没有不包含任何否定的纯粹的肯定,也没有不包含任何肯定的纯粹的否定。肯定中总是渗透着、包含着否定,而否定中又总是渗透、包含着肯定。老师提问:【我们可以用辩证法来阐释肯定与否定的这一关系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