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47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2210620458 2021/12/23 文件大小:4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 -
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童凌炜 学号 200767025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09 年 03 月_^0_日,第六周,星期 一 第 5-6 节
实验名称 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的测试与应用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加深对多普勒效应的了解
测量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及物体的运动速度
主要仪器设备:
DH-DPL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综合测试仪,示波器
其中,DH-DPL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综合测试仪由实验仪、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和测试架三个部份组成。
实验原理和内容:
1、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实际的声波传播多处于三维的状态下, 先只考虑其中的一维(x方向)以简化其处理过程。
设声源在原点,声源振动频率为 f,接收点在X。,运动和传播都在x轴向上, 则可以得到声源和接
收点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振动位移表达式:
P = P0 COS国t -⑷X° , 其中-空X0为距离差引起的相位角的滞后项, C°为声速。
J c0 C0
然后分多种情况考虑多普勒效应的发生:
,介质和接收点不动
- 2 -
假设声源在移动时只发出一个脉冲波, 在t时刻接收器收到该脉冲波, 则可以算出从零时刻到声
源发出该脉冲波时, 声源移动的距离为 VS(t -X C0),而该时刻声源和接收器的实际距离为
X=X0 -Vs(t-),若令Ms=Vs/C°(声源运动的马赫数),声源向接收点运动时 Vs (或Ms)
- 3 -
为正, 反之为负(以下各个马赫数的处理方法相同, 均以相互靠近的运动时记为正)。
则距离表达式变为 X二(X。—Vst)心- M S),代回到波函数的普适表达式中, 得到变化的表达式:
Po COS <
o
1 -M s
可见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为原来的
1
1 -Ms
- # -
- # -
.Ms (声源运动)
, 通过计算脉冲波发出时的实际位移并代换普适表达式中的初始位移量, 便
可以得到声源、介质不动,接收器运动速度为 Vr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fr = (1 + M J f = (1 + f (接收器运动)
Co
,声源运动速度为 Vs,接收器运动速度为 V,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 -
- # -
f rs
(声源,接收器都运动)
- # -
- # -
同样介质的运动会改变声波从源向接收点传播的实际表观速度

生变化),导致计算收发声时的实时位移量变为 状态下接收器收到的频率为(以介质向接收器运动时,
fm=(1+Mm)f (介质运动)
另外,当声源和介质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时,
到这一点结论)。
(真实声速并没有发
x0 -Vmt,通过同样的计算法, 可以得到此
马赫数记为正)
接收器收到的频率不变(从定性的分析即可得
- # -
- 4 -
本实验重点研究第二种情况, 即声源和介质不动, 接收器运动。 设接收器运动速度为 Vr,根据
若将仪器的超声
,改变Vr就可得到不同的fr,从而验证了多普勒效应。 另外,若已知Vr、f,并测出, 则可算出声速Co,可将用多普勒频移测得的声速值与用时差法测得的声速作比较。
- 12 -
换能器用作速度传感器,就可用多普勒效应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2、声速的几种测量原理

正负电极片
本实验使用的压电陶瓷换能器为纵向换能器,
即能够将轴向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压的变化并
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 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 点,故实验中采用超声波来验证多普勒效应。
- # -
- 6 -
输出。 右图为其结构示意简图

t时间后,到
连续波经脉冲调制后由发射换能器发射至被测介质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
达L距离处的接收换能器。显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V=L/t。
测量过程中发射与接收端的显示波形如下:
步骤与操作方法:

, 将接收换能器调到距发射换能器 12cm处,记录接收换能器接收到
的脉冲信号与原信号时间差。
12cm、13cm” 19cm处,分别记录各位置时间差。(注意避
开时间不稳定的区域, 使用稳定的区域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