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动物行为学社群行为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811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物行为学社群行为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2/24 文件大小:2.7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物行为学社群行为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动物行为学社群行为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6页
群体生活的好处
群体大小和最优群体
社群生活与种内关系
主要内容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6页
社群生活的好处(一)
——对被捕食者的好处
1. 提高警惕
许多动物是靠逃跑,而不是靠隐蔽来获得安全的,因此,组成群体的个体越多,捕食者被及早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群生活还可以减少动物群用于警戒放哨的时间。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6页
Kenward利用一只受过训练的苍鹰攻击正在取食的林鸽,发现随着鸽群的增大,苍鹰攻击成功的机会也就越来越低。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6页
Brian Bertram研究鸵鸟时,发现在群体中的个体,其用于警戒的时间比孤独个体所用的时间更少,而用于进食的时间更多。此外,由于群体中的个体警戒是随机的,使捕食者没法预测其最佳捕食距离和时间。
捕获成功的时间——群体大小
警戒时间——群体大小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6页
群体中欺骗者的出现
群体警戒效果在群体大小达到一定值时便不再增加,那么当一个群体的警戒效果已经达到最大时,群体内便有可能会出现“欺骗者”,它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取食上而不警戒,
群体中个体仍是自私的
群体中有一些“精明”的个体
警戒对个体具有直接的利益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6页
稀释效应
虽然群体比个体更引人注目,但是由于动物群体数目比动物个体数目少得多,所以一个捕食者找到一个动物群体要比找到单独活动的一个动物困难一些。
对任何一种捕食动物的攻击来说,猎物群越大,其中每一个个体被捕杀的机会就越小,这样,一个动物会由于同其他同种动物生活在一起而得到保
护,这就是稀释效应。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6页
水黾的捕食者是沙瑙鱼,由于这种小鱼从水中捕食水黾,因此不存在警觉性随群体增大而增加的问题。沙瑙鱼对不同大小水黾群的攻击率都是一样,因此对每一只水黾来说,沙瑙鱼的攻击率就只取决于稀释效应。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6页
偷雏行为
某些鸟类,如鸵鸟和鹊鸭,当两只雌鸟相遇时,每只雌鸟都试图偷取或绑架对方的幼鸟加入自己的家庭,其好处是:在捕食压力很大时,自己的幼鸟可以因稀释效应得到保护。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6页
2. 集体防御
如果被捕食的动物并不比捕食动物小多少或具有专门的防御武器,那么有时靠几个或更多个体联合一致地行动,就可以抵挡或挫败捕食动物的进攻。
一般来说,参与集体防御行动的个体越多,捕食者就越难得手。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