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跳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整理的《跳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跳水》教学反思1
1、教学收获
抓住动词,自学自演。
在教学“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发现文中一连用了很多描述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准确传神。我请学生读一读,找出动词,提出问题,比较这些动词之间的差异,然后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表演出猴子、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这种学生自演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这些词语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而且使学生明白,连用动词避免重复,并要力求用得准确、传神,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不足之处
反观整堂课教学,仍有一些遗憾:
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们看到课文插图上画的横木,它并不在船的边上,如果孩子跳下去,很有可能没有跳到水里,而是跳到甲板上,那么高,摔下来不摔死也得摔成重伤。有学生说:“孩子已经发慌了,站在上面,方向也许都迷糊了,怎能保证他一定会跳到水里呢?”面对学生的突然提问,我当时不知从何着手引导学生理解船长的做法的正确性。
3、改进措施
在以后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孩子处境危险时,指导朗读时引导语言要丰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跳水》教学反思2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过历险的经历吗?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生:到一个无人居住的空屋子去探险,里面黑洞洞的,感觉很害怕。
生:……
师:《跳水》(板书)(齐读课题)
师:你们预习这篇课文了吗?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大家想听吗?(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得非常投入)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被文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
师:谁能简单说说你的感受。
生:当老师读到孩子走上横木的时候,我的心都悬起来了。
生:我感到很紧张。
生:我认为船长很聪明。
生:老师,你读得非常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鼓励,其实不只是老师读的好,更重要的是作家写得好。你们想认识一下文章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找到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了吗?
生:一位查到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
师: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有一些文章通过查找资料会帮助大家理解文章。托尔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找找他的作品读一读。去感受大师的风范!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到有声文本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师:感谢大师留给我们的佳作,让我们来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带生字词的句子,或者你读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听到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但是还有几个同学,没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老师模仿孩子面无表情的读,目的是培养学生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我们再来读读,这次要把文章读得流利。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还要把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可以写一些关键词,自己不懂的也做个标记。
(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后,用了默读或浏览的方法,把给文章做批注。)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来来阅读,为了把文章读流利,同学们大声朗读,在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时候,用的默读或浏览的办法。看来后两种方法更利于思考。下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不懂的地方小组同学看能否帮助。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吧。“指名读第各段,(师生评价朗读的是否流利。很多同学在评价的时候关注了是否有感情,这里教师把握不把感情是否到位做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生1:我在第一段中理解了风平浪静一词,形容海面很平静,所以大家才有心情在船上逗猴子。
生2: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我知道这只猴子很好玩。
师:有不懂的词语吗?(学生没有举手)那老师想问,你们知道放肆的意思吗?(原来以为学生会对这个词语提出问题,但是没提出,所以教师抛出这个问题)
生1: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2:不受拘束,很没礼貌。
师:因而,你怎么理解,可能难了点,你能换个词语吗,
生:所以。
生:因此
生:于是
师:能说说因而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吗?
生:连接的作用。
师:对,起到承接上句,引起下句。同学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这样的关联词语,能把文章写得更明白。
生:老师我不明白眼巴巴是什么意思?
(老师认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