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山水画论对古代叠山的影响——以环秀山庄大假山为例景园1204 宗琮20**********?中国传统园林假山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受到社会、历史、哲学思想、艺术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从魏晋时期至明清, 中国绘画艺术对假山艺术的影响尤其明显。?绘画早于园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给予假山创作重要的启发, 叠山家们借鉴了大量的画论中的技法用于假山创作实践。?相关理论有宗炳《画山水序》;王维《山水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李成《山水诀》、郭熙《林泉高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黄公望《写山水诀》;董其昌《画旨》、龚贤《画诀》、唐志契《绘事微言》;朱若极《石涛画语录》、王概《芥子园画传》、唐岱《绘事发微》、费汉源《山水画式》等等。环秀山庄的假山?环秀山庄被列为苏州名园,主要是因其假山。?假山占地仅半亩,而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应有尽有,极富变化。全山处理细致,贴近自然,一石一缝,交代妥贴,可远观亦可近赏,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俞樾称之为“天然画本”山水画色彩对假山的影响—随类赋彩?中国山水画的色彩风格:水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同样的色彩观也表现在假山创作中。?皇家园林——青绿山水,浓墨重彩,体现隆重热烈的氛围, 彰显富足尊贵的气度?江南园林——水墨山水,假山往往以白粉墙为衬托,具清雅、简淡的文人风格,“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山水画的布局对假山的影响?以局部代整体?北宋之前, 山水画——“远观以取其势”,全景风光?南宋,山水画——“近观以取其质”,山水局部构图,构图偏于一角. 留出大片空白, 将观者的目光带入一片虚空之中, 产生水天辽阔而悠远无限的意境。?明清之际的叠山家们也选择了这种刻画大山局部的造景手法。?环秀山庄的假山,既有局部,又有整体?整体:主山次山呼应,山势层次分明。主山以东北方的平冈短阜作起势,呈连绵不断之状。至西南角,山形成崖峦,动势延续向外斜出,由东向西,山后尾部似延伸不尽,被墙所截。?局部:主山采用清代“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之叠山手法。以真实尺度追仿真山大壑的山根山脚. 仿佛“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主宾相辅, 各有顺序?画论:“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山头不得重犯, 树头切莫两齐。”“主宾相辅, 各有顺序。一山有一山之形势, 群山有群山之形势。”“主峰最宜高耸, 客山须是奔趋。”“定宾主之朝揖, 列群峰之威仪”?置石掇山:宾主分明, 主峰突出, 次峰呼应;峰峦间呈现出变化与统一的节奏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