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王安石诗集1.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安石诗集1.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1/12/2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安石诗集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安石诗集1
王安石
(1021~1086)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原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生于临江军(治今江
西清江)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进士出身,长期在今江西、广东诸州县任职,卒于江宁府(治
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全家举迁后久居不去,江宁成为第二故乡。王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自幼
随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出任潍南东路(治今江苏扬州)判官。庆
历七年(1047)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东南)知县,遍访东西十四乡,部署水利兴修,创导贷谷与民(“青苗
法”之发端),政绩有声,且对理财必须“资之天地”(即靠发展生产)有独特的见解。皇佑三年(1051)再
调任舒州(今安徽怀宁)通判。时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闻其文辞政事有声,交表推荐,然均以“家贫
口众”托词不愿就翰林馆职。其间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便坚请离京出任东南地方官吏,以“得尽
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点江南东路(治饶州,今江西波阳)刑狱,不久
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书》,力言当从培养、使用人才的各个环节着手改革吏治,兼及理
财、军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实为后来变法的早期纲领或理论雏形。仁宗赞其文才,拔为知制诰,然对改
革不加采纳。再上《时政疏》(又名《本朝百年无事札》。一说呈于熙宁元年,神宗时),强烈呼吁及时
改革,“有为之日,莫急于今日;过今日臣恐有无所及之忧”。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丧回江
宁守制,离职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次年改元熙宁。由江宁知府改任翰林学士,应神宗之召,力主变法。熙
宁二年(1069)二月,出任参知政事,入主制置三司条例司,准备变法。吕惠卿亦于同时被任为条例司检
详文字,成为王安石变法行政副手。是年颁行“均输法”“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次年,拜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神宗罢制置三司条例,权归中书。 颁行“保甲法”与“募役法”(先在开封府
试行)。 此后三年内渐次颁行“贡举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与“置将法”。“免役
法”在开封府试行次年即推行至全国。此期间变法之举,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熙宁七
年(1074),因外有文彦博、司马光,内有三后(仁宗后、英宗后与神宗皇后)激烈反对新法,郑侠献“流
民图”危言耸听,又加新法要员吕惠卿与曾布互争失和,神宗权罢新法,王安石愤而辞职凡六次,出知
江宁府,离相位而去。次年二月,复相,终因与神宗不合,变法进展困难,一年不到,(熙宁九年)再次
辞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爵荆国公。晚年好佛,闲赋以著述《字说》为娱,但仍不忘变
法。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次年,哲宗改元“元佑”,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
先后罢“免役”、“青苗”法。是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故史称
“王文公”。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余佚。革
命导师列宁曾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王安石亦为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人物,被誉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成就亦颇高,今存诗
一千五百三十余首。《临川先生文集》诗辑卷一·古诗元丰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旱禾秀发埋牛***,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后元丰行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
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
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
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