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术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探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沈勇水佳佳摘要: 学术类学生社团是课堂教学的有利延伸,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志趣相投的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团体。它的特点是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科研能力。该类社团在浙江师大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资金供应不足,活动少,感兴趣的参与人数逐渐减少等问题。本文试通过对该类社团分块、有序地分析,综合社团发展的常规,探求出适合该类社团发展的新路子。关键词: 学术类社团;建设;发展;浙江师大学术类社团是学生社团中的一支为数不多但又不可或缺的力量, 是使大学生求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求型”转变的重要载体, 其目的是通过直接感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全过程,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掌握从事科研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学术类学生社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学术类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以浙江师大为例,目前,浙江师大共有学术类校级学生社团 14 个: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法律协会、反邪教协会、现代教育技术协会、心理学会、红楼梦研究学会、儿童文学社、影评学会、读书协会、数学建模研究会、电子协会、 ACM 协会、计算机协会、高等数学协会。这些学术类社团的建立, 对于活跃校园学术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提高学生素质; 增进师生思想交流, 促进教师教研水平; 提升社团文化,乃至校园文化的内涵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 在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一些实用热门或娱乐型社团备受青睐, 报名者趋之若鹜, 而充满浓厚学术气息的学术类社团却是“门庭冷落鞍马稀”。我们不得不开始正视学术类社团面临的问题, 从中寻求解决方案, 以求改变许多学术性社团举步维艰的现状。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学术类社团的数量仍然过少。尽管浙江师大已有 14 个学术类校级社团,但院级的学术类社团较少,从学科体系和学生需求上来看, 学术类社团的数量仍然太少。 2. 有些学术社团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完善, 许多规章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社团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没能有效实现。 3. 有些学术类社团活动, 仅限于搞一些讲座、征文等活动, 并且许多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 收效低, 形不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社团会员在社团里收获不大, 以致社团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些社团会员抱怨参加这些学术类社团没意思、没作用,退社团的人数增加。 4. 有些学术类社团开局良好, 但不是坚持发展, 而是有兴致了就搞一搞, 不耐烦了就扔开一边, 轰轰烈烈搞上一阵子后, 就冷冷清清了, 以致夭折; 这种情况在浙江师大的学术类社团里还没有出现过,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社团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 5. 有些学术类社团只图外在形式,重表面热闹,而无实质活动,挂虚名,流于形式;如反邪教协会,会员反映,社团活动开展太少,参加这个社团没有很大收获。这些问题的存在, 造成了学术类学生社团建设乏力, 难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也制约了学术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发挥。二、造成当前学术类学生社团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当前学术类学生社团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师层面的,也有社团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