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脉诊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629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脉诊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2/31 文件大小:6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脉诊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脉诊
第一页,共39页。
【目的要求】
、脉诊的临床意义。
(gàiniàn)、诊脉方法和脉象要素。


(gàiniàn)、主病、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第1页/共39页
第二页,共39页。
第五章 脉诊
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健康或疾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历史沿革: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最早记载(“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黄帝内经》--文字论述(“……诊法常以平旦……”);
《难经》--独取寸口;
《伤寒杂病论》――平脉辨证(biànzhèng);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濒湖脉学》、《诊家正眼》--影响较大。
第2页/共39页
第三页,共39页。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其产生与心脏搏动的强弱、脉道
的通利与否、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功能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的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宗气、心阴、心阳);
●脉管的弹性舒缩运动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yīn sù)。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脉赖血以充,赖气以行,故无气血则无以成脉。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而朝百脉,脾运化乃气血之源,肝藏血而调节血量,肾藏精
寓元气,乃生气之根。
第一节 脉诊概述(ɡài shù)
第3页/共39页
第四页,共39页。
二、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有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四种。
(一) 三部九候诊法
天(两颞动脉)——候头额、颞部
上 人(耳前动脉) ——候目、耳
地(两颊动脉) ——候口、齿

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候肺气
中 人(手少阴心经动脉处)——候心气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气

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gānqì)
下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候肾气
第4页/共39页
第五页,共39页。
二、诊脉部位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仲景三部诊法
诊寸口脉——候脏腑
诊趺阳脉——候胃气
诊太蹊脉——候肾气(shèn qì)
(四)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
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以推测人体
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脉方法。
多运用(yùnyòng)于寸口无脉或危重病人
第5页/共39页
第六页,共39页。
(cùnkǒu)部位:
寸口(cùnkǒu)分为寸、关、尺三部。腕后高骨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2、寸口(cùnkǒu)脉诊病的原理
①寸口(cùnkǒu)部为“脉之大会”; ②寸口(cùnkǒu)部脉气最明显 ;③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④寸口(cùnkǒu)处为桡动脉且行径固定、脉位浅表,便于诊查。
3、寸口(cùnkǒu)分候脏腑
寸——心(膻中) 寸——肺(胸中)
左手 关——肝胆(膈) 右手 关——脾胃
尺——肾(小腹,即膀胱小肠) 尺——肾(小腹,即大肠)
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关脉(ɡuān mài)可候:(D) 、胆与膈
第6页/共39页
第七页,共39页。
三、诊脉方法
(一)时间(shíjiān)
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最佳,意在保持诊室安静和病体之稳定。
(二)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前臂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
(三)指法(选指、布指、运指)
食中无名指,端齐弓形曲;中指定关部,指目紧贴肌;疏密要得当,举按寻施力;总按整体察,单诊辨独异。
(四)平息
一是是以医生的呼吸来检测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