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热射病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866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热射病的护理.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1/12/31 文件大小:8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热射病的护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诊 断 与 护理
03
急救处理
概述与发病机制
临 床 表 现
01
02
04
第一页,共34页。
病因
主要表现
危害

概述与发病机制
热射病
(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第二页,共34页。
病因
主要表现
危害

概述与发病机制
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
体温超过40℃%
若超过42℃,%
热射病
第三页,共34页。
病因
主要表现
危害
(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概念:
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DIC、急性肝肾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中暑最严重一种类型
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 50% 以上)
劳力型热射病
第四页,共34页。
产热大于散热,体热蓄积

物质代谢
肌肉活动
周围环境吸收
产 热
辐射 60%
蒸发 25%
对流 12%
传导 3%
散 热
中暑
第五页,共34页。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特点
三个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中暑的气象阈值:
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第六页,共34页。
个体因素:年老体弱、热适应能力差、汗腺缺乏症等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风速小、热负荷过重
组织因素:不适当的劳作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
易感因素的叠加,增加了热射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相关
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因素
第七页,共34页。
先兆中暑
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

临床表现


第八页,共34页。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措施: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
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先兆中暑
第九页,共34页。
2 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
体温38°C 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
措施: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数小时内可恢复。
第十页,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