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微笑曲线.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笑曲线.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笑曲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微笑曲线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时间:2009 年 11月 18日 09时 53分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 王皓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产业结构调整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 并且将沿着原有轨道继续下去。金融危机可能会延缓或者加速某些变化, 但似乎很难改变其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地方政府将在市场规律的指引下发挥主导作用。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导方针, 先后出台了 4 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和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会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改变原有的轨道?市场和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重化工业增长势头暂时放缓金融危机来临之前, 中国经济处于一轮快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的增长体现出很强的“重化工业”主导的特征, 生产资料部门的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似乎印证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霍夫曼系数) 是不断下降的。也就是说, 在工业化后期, 资本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显著上升,这个预言被后人演绎为“重化工业阶段”。国内重化工业的投资浪潮直接导致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趋势。但是,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融合到全球化体系之中, 200 8 年下半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扭转了中国经济的过热趋势。从宏观经济的过热到趋冷, 转换的时间甚至不到半年。 2009 年, 中国经济在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中率先表露出复苏的迹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9 年1—4 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但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9 年1—4 月的工业用电量却同比下降 %, 两者存在 15 个百分点之差。由于在过去 1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一直与用电量的走势一致, 所以现在这种强烈背离的走势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如果统计数据没有问题的话, 那么这种背离必然意味着中国工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高耗能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的增长势必已经放缓。不过,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速度不仅取决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取决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 GDP 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化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尽管学术界的争论并未尘埃落定, 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出口、内需和投资)中,投资无疑被政府视为最有力的武器。从 2008 年底到今年, 随着政府出台的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可以预计重化工业将兴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丧失比较优势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就已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00 7 年, 珠三角地区率先出现大量港台资本南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潮流。不久, 长三角地区和山东青岛等地也先后出现港台资本和韩资企业的外迁现象。 2008 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外资企业外迁速度加快, 与此同时, 内资企业则大量关闭。究其原因, 主要是成本上升所致。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外, 原材料和土地价格的上涨、两税合一、出口退税率降低、环境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也都是主要的因素。对于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