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解读《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是根据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的。英国《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认为《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 证实了安徒生对王尔德的深远影响。) 一次, 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 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对照《巨人的花园》和《自私的巨人》, 改动是很大的, 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还是情节发展的走向, 当然, 原著的涵蕴也更丰富, 更广博深邃。以巴金先生的译本——受时代的限制和自身的局限, 这一译本并不是完美的, 但毕竟是最早翻译的一种, 也算经典——为参照,先对其中几处自以为比较重要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原著】七年过完了,他已经把他要说的话说尽了(因为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 ,他便决定回到他自己的府邸去。【解读】教材中没有对巨人作任何直接分析,而原著中有以上的叙述。这非常有意思, 巨人竟然滔滔不绝地说了七年, 才把要说的话说尽了, 这不正是说明他的口才很好?可作者又分明以补充说明的方式在强调“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巨人竟然颠来倒去说了七年才说明白了, 岂不正好说明他真的是口笨舌拙?哦, 大概只有后者的解释才是可以成立的。如此可以想见, 巨人大约是一个质朴憨厚, 还有些粗鲁莽撞的大汉, 原本就是一个可爱的人物啊! 相对于教材中巨人一出场就生气, 动辄“训斥”“叱责”, 且一开口就是“滚出去”, 留给读者的印象要有趣得多。【原著】春天来了, 在乡间到处都开放小花, 到处都有小鸟在歌唱。鸟儿不肯在他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再没有小孩们的踪迹了,树木也忘了开花。【教材】春天终于来了, 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 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解读】当乡间草翠花开的时节,“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却仍旧是冬天的气象”。原著中明确得指出是因为“那里再没有小孩们的踪迹了”, 所以才这般景象。教材中没有指明, 相反是提出了疑问:“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子的? “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是教材多元解读的一个指向, 改写时刻意隐去过于直白的行文, 留待读者( 教师和学生) 阅读后文经过思考才渐露端倪,大概也是改写者小小的技巧所在吧。原著中还有一大段关于雪与霜横行肆虐的拟人化的铺叙描写, 它们还邀请来北风和冰雹一同为非作歹。包括树木也竟然是“忘了开花”。改写成教材后, 这些拟人化形象就没有了, 单以“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作简洁的表述了。人物形象更集中了, 行文也更简洁了,但同时也缺少了童话的意味。【原著】他看见一个非常奇异的景象。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了园里来, 他们都坐在树枝上面。他在每棵树上都可以见到一个小孩。树木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 便都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 还温柔地把手膀放在孩子们的头上摆动。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 花儿们也从绿草中间伸出头来看, 而且大笑了。这的确是很可爱的景象……巨人看见窗外的这情景, 他的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 现在我明白为甚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教材】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 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