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鬼谷子》谋略
鬼谷子其人
从《史记》记载中考察,鬼谷子生活在公元前 2 世纪,姓王名栩,自号鬼谷子,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是我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他的学生苏秦、张仪,曾以合纵连横之策游说各国诸侯,并以此决定了秦与六国对峙及由秦统一中国的政治局势。相传著名兵法家孙膑和战国名将庞涓也是他的学生。作为一位老师,仅凭能教出如此有名的四位学生,而且皆以对立形式争霸政坛,名垂后世,并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各显非凡的才能,就足以傲居青史。
《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张仪列传》也有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而乐壹在注《鬼谷子》一书时却说:“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提出鬼谷先生是苏秦特意造出的,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其实并无鬼谷其人。与学者的观点不同,道教则以自己的神秘方式,将鬼谷子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认为鬼谷先生曾在人间活了百尔岁,而后不知去向。道教把鬼谷先生称为“古之真仙也”,所以《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而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又把鬼谷子描绘成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预知吉凶、妙手回春的神仙。
鬼谷先生四大入世弟子
孙膑和庞涓
孙膑,乃齐国人,孙武之孙。张仪、庞涓俱魏国人。惟苏秦近居洛阳。膑与涓结为兄弟,同学兵法;秦与仪,结为兄弟,同学游说。
庞涓学成日,孙膑送他下山。庞涓道:“某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吾兄,同立功业。”孙膑道:“吾弟此言,果真实否?”庞涓立誓道:“弟若谬言,当死于万箭之下!”。
后墨翟晤魏惠王而力荐孙膑。惠王即召庞涓问道:“闻卿之同学有孙膑者,独得孙武子秘传。其才天下无比,将军何不为寡人召之?”庞涓答道:“臣非不知孙膑之才,但膑是齐人,宗族皆在于齐。今若仕魏,必先齐而后魏,臣是以不敢进言。”惠王道:“士为知己者死,岂必待本国之人而后可用乎?”庞涓答道:“夫王既欲召孙膑,臣即当作书去致。”惠王用驷马高车、黄金、白璧,遣人带了庞涓之书,一迳望鬼谷来聘取孙膑。膑拆书来看,略曰:“涓托兄之庇,一见魏王即蒙重用。临岐援引之言,铭心不忘。今特荐于魏王,来即驱驰赴召,共图功业。”
(后孙庞反目,装死出逃、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减灶骄敌、庞果死于万箭之下)
苏秦和张仪
苏秦自从鬼谷下山。回至洛阳家中,老母在堂,一兄二弟,兄已先亡,二弟乃苏代、苏厉也。苏秦欲出游列国。乃请于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母、嫂及妻,俱力阻之道:“季子不治耕获,力工商求什一之利,乃思以口舌转富贵。弃现成之业,图未获之利,他日生计无聊,岂可悔乎!”苏代、苏厉亦劝道:“兄如善于游说之术,何不就说周王?在本乡亦可成名。何必远出。”苏秦被一家阻当不过,乃求见周显王,说以自强之术。显王留之馆舍,左右皆素知苏秦出于农贾之家,疑其言空疏无用,不肯在显王前保举。
苏秦在馆舍羁留岁余,不能讨个进身。于是发愤回家,尽破其产,得金百镒。制黑貂裘为衣,治车马仆从,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人民风尚,尽得天下利害之详。如此数年,未有所遇。闻卫鞅封商君,甚得秦孝公之心。乃西至咸阳,而孝公已薨,商君亦死。乃求惠文王。惠文王宣苏秦至殿问道:“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敝邑,有何教诲?”苏秦奏道:“臣闻大王求诸侯割地,意者欲安坐而并天下乎?”惠文王答道:“然也。”苏秦道:“大王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胡貉,此四塞之国也。沃野千里,奋击百万。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臣请献谋效力,并诸侯,吞周室,称帝而一天下,易如反掌。岂有安坐而能成事者乎?愿大王稍留意而熟思之。”
时惠文王初杀商鞅,心恶游说之士,乃辞道:“孤闻毛羽不成,不能高飞。先生所言孤有志未逮,更俟数年,兵力稍足,然后议之。”苏秦乃退,再谒秦相国公孙衍,衍忌其才,不为引进。
苏秦留秦复岁余,黄金百镒俱已用尽,黑貂之裘亦敝坏,计无所出。乃货其车马、仆从,以为路资,提囊徒步而归。父母见其狼狈,骂辱之。妻方织布见秦来,不肯下机相见。苏秦时方饿甚,向嫂求一饭,嫂辞以无柴,不肯为炊。有诗为证:“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亦送人。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虽亲尽不亲。”
苏秦见此光景,不觉坠泪。感叹道:“一时贫贱(上生+下心)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皆我之罪也。”于是简书箧中,得太公阴符一篇,忽然醒悟道“鬼谷先生曾言,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此书,自有进益。”乃闭户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血流遍足。既于阴符有悟,然后又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如此一年,天下大势如在掌中。
遂说服苏代、苏厉助其行资,出说列国
苏秦复辞父母妻嫂,本欲再往秦。因当时七国之中,惟秦最强,可以辅成一业。可奈秦王不肯收用,若再去倘复如,则何面复归故里?
乃思一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