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浅谈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docx

上传人:凹凸漫 2022/1/5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本文从蓝印花布的传承现状出发,分析了创新蓝印花布的措施。目前蓝印花布难以走进百姓家庭,然而对蓝印花布的喜爱使多地自发设立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挖掘蓝色文化,形成独特的中国蓝;开发与时俱进的印花纹样;突出秉承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生态环保理念,将使传统的蓝印花布焕发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蓝印花布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7〔b〕-0085-02
蓝印花布具有独特的蓝白相间花纹图案,数千年来因美化人们生活而深受百姓的欢迎,广泛应用于服饰、门帘、被面、帐子、桌围等日常用品,并且仍有实物保存至今。民间保存的蓝白花纹制品可选用化学的防染剂〔如蜂蜡、灰浆、枫香树油脂等〕进行防染印花,也可使用物理的防染技法〔如扎、缝、绞、夹等〕制作。本文提及的蓝印花布是指采用灰浆〔黄豆粉和石灰混合而成〕作为防染剂,涂在被桐油纸版〔已刻制花纹〕覆盖的纺织面料上,然后进行蓝染加工,染色后去除灰浆而使布面显出蓝白花纹,因此蓝印花布也叫药斑布,其制作技艺叫灰染或灰缬【1】。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印染流程的工业化,蓝印花布逐渐在民间消失,传承和创新蓝印花布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将推进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使民族技艺重新焕发生命力。
1蓝印花布的传承现状

自宋代以来,蓝印花布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曾经走进千家万户的蓝印花布现今却已很难在普通家庭中见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印染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批量多颜色低本钱的印花面料可供百姓选择。蓝印花布的颜***案仅是蓝底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视觉效果相比照较单调;同时小批量全手工制作导致的高本钱也使工薪阶层望而却步。目前在一些旅游景点会销售所谓的蓝印花布,但有些是丝网印仿蓝印花布,鱼目混珠的现象使消费者难以爱上真正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的印花图案大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因此有些蓝印花布是婚嫁必需的装备,陪伴着一代代中国人走过生命的各段旅程。约20世纪70年代出生及之前的人都保存着对蓝印花布的记忆,并且年纪越大的人对蓝印花布的情感越浓厚。对蓝印花布的喜好和挚爱使多地自发涌现出收藏保护蓝印花布的个人。1985年,日本友人久保麻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蓝印花布陈列馆〔上海蓝印花布馆〕;1996年,吴元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1】;2021年,陆瑞兴建立了无锡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这是无锡首家私人博物馆。地方蓝印花布博物馆的设立对于传播蓝印花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方韵味起着重要的推广作用。

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是千百年来广阔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通过言传身教而传承至今。然而由于市场接纳程度低,民间使用传统技艺制作蓝印花布的作坊将近消逝;遗存的蓝印花布实物因保管不当和地方风俗****惯而大幅减少,随着掌握蓝印花技艺的匠人逐渐老去,寻找真正喜好蓝印花布的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
2021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且每年的6月8日设定为国家文化遗产日。政府管理层的重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根底,为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蓝印花布的创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