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

上传人:bdjigr52 2022/1/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学****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 我们自己有没有被班里的其它同学捉弄过或取笑过呢,如果有当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我们请深受其害的当事人们来谈谈他们的感受。(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应学会充分的理解他人的心情。)
设问: 我想问一下大家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既然大家都不喜欢被起外号)那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这样做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伤害) 
※ (自己不喜欢的不能强加于人)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当然,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