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文档名称:

医院科室规章制度(上墙).doc

格式:doc   大小:211KB   页数:10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医院科室规章制度(上墙).doc

上传人:511709291 2022/1/16 文件大小:2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院科室规章制度(上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 253 - / 104
word
医院科室制度
(医院科室制度上墙安排)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会诊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与治疗效果。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与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与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展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展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与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与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word
word
- 256 - / 104
word
三、指导本专业的下级医师完成日常检查诊断任务。
四、参加和指导主管X围内某些疑难病例的检查,审效,签署其诊断报告。
五、督促,指导下级医师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技术规程。严防过失事故发生。
六、负责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业务学习,指导主治医师进展科研工作,向主任提供考核意见,承当进修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
四、会诊制度〔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二〕、急诊会诊可以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三〕、科内会诊原如此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展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与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X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展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展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政〔务〕科同意或由医政〔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政〔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政〔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政〔务〕科长原如此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展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如此一年举行≥2次,由医政〔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X,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展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展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与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与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完毕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word
word
- 258 -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