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登封窑——珍珠地的代表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登封窑——珍珠地的代表艺术.doc

上传人:麝月 2022/1/1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登封窑——珍珠地的代表艺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登封窑——珍珠地的代表艺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傲居世界。在历史的时空中,中国由陶到瓷昭示了古代文明之成就,也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不断流转的时间揭开了沉睡的面纱,古老的维度里依稀存在于记忆中精美的陶瓷呈现于中国登封窑——珍珠地的代表艺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傲居世界。在历史的时空中,中国由陶到瓷昭示了古代文明之成就,也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不断流转的时间揭开了沉睡的面纱,古老的维度里依稀存在于记忆中精美的陶瓷呈现于我们眼前。面对着件件艺术性的瓷品,人们仿若遇至宝般的找寻着她的出生地和她的出生年代,想要给她划上属于她的符号,以及还原她本该有的真实。
2014年5月,“天地之中——登封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同时出版了「中国古瓷大系」《中国登封窑》一书,书中图文并茂的反映了登封窑烧造历史、文化内涵、重要价值以及10多篇来自海内外多位研究专家对登封窑的学术研究专著对其的最新研究著作,且涵盖了200多件各地博物馆珍藏的登封窑精品瓷器。一定程度的还原了登封窑辉煌的历史以及当下人们对登封窑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属性及学术意义。「中国古瓷大系」《中国登封窑》封面
同时我们也据文内的资料,将登封窑稍作了些梳理,希望这独具代表特征的窑口能够被更多的朋友们所发现与认知。
登封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南麓。嵩山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形成登封窑不可或缺的因素。该窑址曾经于1961年、1962年分别由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和故宫博物院进行过两次考古调查,2007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朱垌窑址进行了试掘。虽说由于多种原因,登封窑尚未经过整体考古发掘,但经过多年来的文物普查和调查,目前在今登封市境内已发现古代瓷窑址达30余处。登封窑的核心窑场包括以生产珍珠地划花闻名的告成镇曲河窑,以宣化镇前庄为中心的唐宋时期白瓷窑址群,以白坪乡程窑为中心的金元时期钧瓷窑址群等。登封地区古陶瓷遗址分布图从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判断,登封窑创烧于唐初,兴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衰落于金元时期,烧造历史悠久。
登封窑产品种类齐全,器形丰富。由唐至宋,中原地区其他窑口所出现过的品种、器形,登封窑几乎都可以找得到。登封窑是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以善装饰著称。其制作工艺精良,修坯精细规整,足底和口沿的处理都十分到位,对窑具的使用也十分考究。它的装饰技法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如颜色釉、点彩、划花、刻花、剔花、绘花、堆贴、雕塑、镶嵌等,尤其是白釉剔、刻、划技法的综合运用最为高超、纯熟,可谓中原窑厂之典范。
特别是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工艺,可以说是登封窑最为典型的标志性产品。珍珠地划花流行于北宋时期,主要见于登封曲河窑址。这一技法,是将唐代金银器的錾金技艺,创造性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晚唐时首创于登封市东邻的密县西关窑,北宋登封曲河窑将其改进、发扬光大。同时这一技法还为北方众多窑场所学习借鉴,如磁州窑、当阳峪窑、鲁山窑等,成为北宋时期一种流行的瓷器装饰技法。
珍珠地划花的工艺过程如下:首先,工匠们将成型的瓷坯晾到一定程度,选用竹、骨、铁等尖状工具,在施有化妆土的坯体上先划出主体纹饰;然后,在空白部分用管状工具戳满小圆圈;经晾哂,施釉,入窑烧制。后来这一工艺得到改进,先施一遍或两遍化妆土;刻划主体纹饰,点戳珍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