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草原》教学设计
备课人 冯季芬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谨、举杯、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朗读课文,稳固课文背诵。
2、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印好自主学习评议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组长评议本节课自主学习出色的同学和小组。
课前三分钟:根底知识滚动
一、复习导入
1、根底知识滚动练习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化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讲授新课
1、回忆课文,读句子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辽阔、碧绿(又大又美)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2、交流点拔(学习2—5段):草原的天很得意,风光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展示。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2)也不知是谁的手……,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谢之情。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络《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友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沉友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课文详细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和民族风情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颂扬之情。
四、课后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 ,草原上的景美 更美。
2、体会句子表达特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2)“那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