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朱翠芳(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 ICU 中心江苏江阴 214400 ) 【摘要】目的掌握腹内压监测的正确方法。方法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 35 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结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压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腹内压危重患者监测【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1752 ( 2012 ) 14-0327-01 腹内压(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 )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正常情况下和大气压相近, 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积增加的情况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胃肠道是腹内压升高最敏感的器官。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院自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2月, 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 。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院自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2 月,对 35 例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其中男 22 例,女 13 例;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 17 例,胸腹部外伤 5 例,食道癌术后 8 例,颅脑外伤 2 例,产后休克 1 例,骨盆骨折 1 例, ARDS 1 例。 测量方法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具体方法:患者入 ICU 后一般立即给予 20 号硅胶三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注射器,注入 36-37 ℃无菌生理盐水 50ml ,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 以耻骨联合为零点, 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所有患者都是入院后立即测量,之后 Q4H 测量一次,对腹内压进行动态测量,为临床提供依据。 腹内压相关概念正常人腹腔内压力在 0KPa 左右[2] ( 1KPa=,1mm Hg= )。腹内压可分为四级: Ⅰ级: 10-14mmHg, Ⅱ级 15-24mmHg ,Ⅲ级 25-35mmHg ,Ⅳ级> 35mmHg[2] 。 2 护理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 100ml 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3] 。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 PEEP 、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的意义 腹内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意义: 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内压增高, 持续的腹内压增高可导致腹胀、切口疼痛、切口张力增加甚至呼吸功能受限, 直接影响病情恢复。本院通过监测腹内压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腹内压< 15mmHg 采取密切观察腹内压的变化, 不进行特殊处理; 腹内压 15 ~ 25mmHg 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 腹内压 25 ~ 35mmHg 配合医生早诊断, 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 剖腹探查术)避免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