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第1页,本讲稿共34页
休克的定义
什么是休克?
第2页,本讲稿共34页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病因
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强烈神经刺激
(七)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苦
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
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口渴程度
口渴
很口渴
非常口渴
皮肤色泽
开始苍白
苍白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皮肤温度
正常,发凉
发冷
厥冷,肢端更明显
脉搏
小于100次/分,尚有力
100-140次/分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血压
收缩压正常或稍低<90mmHg,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
收缩压70-80mmHg,脉压差小
收缩压小于70mmHg,或测不到
体表血管
正常
表浅静脉塌陷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表浅静脉塌陷
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
尿量
正常(<30ml/h)
尿少(<20ml/h)
尿少或无尿
估计失血量
小于20%(小于800ml)
20%-40%(800-1600ml)
大于40%(大于1600ml)
第9页,本讲稿共34页
休克的病情评估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检测
实验室检查
第10页,本讲稿共34页
临床观察
神志
皮肤
血压
脉搏
呼吸
尿量
第11页,本讲稿共34页
一看:看意识、肤色甲床、颈静脉、呼吸
二摸:摸肢体温度、湿度和脉搏
三测:测血压和脉压
四量:尿量
休克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第12页,本讲稿共34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中心静脉压 CVP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心排血量CO
心脏指数CI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
第13页,本讲稿共34页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CVP
BP
原因
处理措施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实验
第14页,本讲稿共34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电解质
DIC的检测
第15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与护理
救护原则
重点——尽快恢复组织灌注和保证供氧
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中心环节
救治时间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于“黄金 1h”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处理,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
[1][J].(5).99-101
第17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制止出血
是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关键。
第18页,本讲稿共34页
人凝血因子VIII保存配置的注意事项
复温。
延瓶壁缓慢注入。
不得剧烈摇动。
现配现用。
给药速度宜慢。
配制好的溶液不可再冷藏。
第19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取平卧位
禁食
保持呼吸有效通气量
确保输液通道
第20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补充血容量
补液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第21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目前,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的液体复苏有两种:传统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传统液体复苏注重即时充分扩容、早期输注全血和胶体液,将患者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
第22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输液限制、并将患者的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可以使患者达到复苏平衡点,这样既可以通过液体复苏适当恢复患者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会对患者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李世松[2]等研究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J).(25).99-100
第23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如病情急,一时尚不能输血,则可先输血容量扩张剂
其扩张血容量的作用可维持4小时左右。一般24小时不宜超过1000ml,因此在这同时,应积极作好输血准备。
第24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纠正酸中毒
轻度时补充平衡盐
较严重休克补充碱性溶液。
第25页,本讲稿共34页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原则:
血管扩张剂:微血管痉挛收缩阶段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