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分类: 阅读感想 记录人:王晶
书籍或文章名称: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记录日期:2021年 3月 17日
来源:阅读杂
专题分类: 阅读感想 记录人:王晶
书籍或文章名称: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
记录日期:2021年 3月 17日
来源:阅读杂志 别人推荐 自己淘来 读书会共享 其他
值得回味的片断摘录:
下面我摘了一些在我读书过程中,我认为感触比较深的话。
对于如何欣赏音乐这一问题,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他的名著《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提到,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二是从音乐的情感面来听,《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一书也曾提到,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感知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和理解进步阶段。同时,这三个阶段又很难截然分开,因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突出特点,然而,每个阶段都不会排斥其它阶段的特点,它们必然有机地联络在一起,形成一个既互相联络又互相浸透的开展过程。(精品文档请下载)
另外,在张前的著作《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中,对于音乐欣赏的方式分为纯音乐式和综合体验式、侧重作品式和侧重表演式、,而综合体验式那么是一种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展综合体验的欣赏方式,它不仅注意倾听音乐的形式方面,同时还把注意力放在音乐内涵的体验上,运用想象去追寻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意境。这两种音乐欣赏的形式主要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角度来讲的,是侧重作品式的欣赏。随着人们欣赏经历的丰富,欣赏者对于不同的表演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侧重于表演式的欣赏了。侧重表演式的欣赏是对音乐作品本身有充分领会和理解的根底上进展的,和侧重作品式欣赏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刺激式欣赏是指欣赏者不带有任何主动的想象和思维,听凭强烈刺激性的音响和节奏对于听觉神经的冲击,从而获得某种生理的快感,如摇滚乐就提供了这种刺激源。而背景式欣赏那么是一种以消遣和休息为目的的音乐欣赏方式,不是以听音乐为主要目的。这两种欣赏方式并没有以获得审美体验为目的,所以是非审美、非艺术的欣赏方式。
(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的收获: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音乐是一种美的再造,是人生命中的一盏旋转彩灯,美丽又色彩缤纷。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经在其重要著作《节奏、音乐和教育》中说: “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歌唱及欣赏的审美情感。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艺术,而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儿童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历,开展他们的想象、记忆和思维,而且还能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儿童听觉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儿童对音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和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的质疑:
需要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