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几点体会.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1/7/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几点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几点体会
我校开展“学具的使用与研究”实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发现通过使用学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使用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利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经常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小木块、实物卡片以及一些实物等学具,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例如:我在讲“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我让学生从家中找来一些各种形状的小盒子或积木等物体;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最后我还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形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每一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各种物体。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吸引着,学****兴趣一直很高,学****效果自然也很好。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合理使用小小的学具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效果最好。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小小的学具,就一定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利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刚进校的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学具,我们就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拿出8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5个小木块,右边摆6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后,拿出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围成各种图形等。随着学****内容的加深,逐步增加操作的难度。在学****20以内的进为加法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如9+6,先摆9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让学生想办法摆一摆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先自己摆,再请学生到前面进行演示,没有想到这一方法的学生再自己摆一摆,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每学****一种新的计算,都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于操作失败的学生找出原因,反复操作,直到掌握方法为止。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合理利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尽管他们可以学会一些初步的逻辑思维方法,但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感知和表象,具体形象性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在学****数学知识时,会遇到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要把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物化”,即用实物(或图形)把教材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学生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再把物化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
学生操作学具和教师直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