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延安时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延安时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6/8/20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延安时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延安时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经验研究作者简介:马征( 1989- ) ,女,汉族,山西朔州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3 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摘要:延安时期,我党历经艰辛探索,在十三年执政过程中初步形成了民生为本、民主自由、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基本价值观, 整个边区团结一致, 形成了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为我党由局部执政转向全国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延安精神的升华。而总结延安时期践行“延安精神”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经验, 无疑对于当今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延安时期;社会价值观;启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壮大力量、实现转折、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时期,是党和人民坚定信念、艰苦创业的伟大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与民族革命的特殊且复杂的历史环境影响下, 通过多方面的历练, 初步形成了民生为本、民主自由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的基本价值观念,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相隔数十载, 但是他们都是指导中国革命与进步的精神依托。一、国家层面――重民生、执民主、清正廉洁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民族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历史转变。这一切实践经验都让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团结广大农民, 得到农民拥护的重要性。而决定民众对现实生活的判断的主要标尺就是他们利益实现的程度。[1] 因此,在延安时期党特别注重执政为民,关心人们的生活问题,关心人民的利益,以民生为根本推动着边区建设。延安时期, 党将一切关于民生的问题当作民族革命的大事来抓。毛泽东就讲“大敌当前, 不解决民主民生问题, 就不能建立抗日根据地抵抗日本的进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并且已经这样作了,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 当然民生问题历来不止于经济,政治民主乃是维护经济利益的基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提出:“召集真正的民主国会, 选举真正的民主政府, 执行真正的民主政策。”[3] 延安也率先成为当时全国首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区域。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各种廉政文化建设, 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崇廉耻贪的社会风气, 提高了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化水平, 谱写了党风廉政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 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二、社会层面――宣传正确价值观, 营造平等且自由的氛围、维护群众权益毛泽东同志通过撰写《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同时号召边区军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扎根边区军民心中,在这种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 边区兵民团结一心;政府干部讲民主、为人民服务;人民则遵纪守法,当时的延安也成为了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同时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促进和谐的基本方法。 1937 年陕甘宁边区提出了《民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规定了边区实行民主普选的制度和议会制度,陕甘宁真正实行并且建立了广泛的不记名和纪律严明的选举制度。人民参加选举的热情高涨, 整个社会都充满了人人平等、公平法制、有法可依的“味道”。三三制原则的提出,使边区真正实现了民主法制,同时不偏袒不包庇各占三分之一的做法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三、个人层面――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践行“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