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纯金属结晶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7页
一、结晶的概念
1、近程有序(不稳定、随机、瞬变)
和远程有序。
2、结晶定义
1)从状态看:
指金属自液态向固态过渡时晶体形成的过程,称为 “一次结晶”。
纯金属结晶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7页
一、结晶的概念
1、近程有序(不稳定、随机、瞬变)
和远程有序。
2、结晶定义
1)从状态看:
指金属自液态向固态过渡时晶体形成的过程,称为 “一次结晶”。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从金属学观点:
结晶则是指物质的原子从近程有序结构向远程有序结构过度的过程。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7页
二、结晶的条件
1、必要条件:过冷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7页
定义: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T1)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0)的现象。
即在T0以下金属仍处于液态。
作用:
过冷 → 自由能下降(ΔG ↓) → 产生驱动力。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7页
T1 T0 T(℃)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充分条件:
过冷度ΔT = T0 – T1
一般为10℃-30℃;
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愈大。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7页
三、结晶的过程
形核;
长大。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7页
1、形核
1)定义
液体中最初形成分的一些作为结晶中心的稳定的微小晶体(晶核)的过程。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形核的方式
(1)自发形核
从过冷液体中直接产生晶核,
但需要很大的过冷度。
Fe 需要ΔT = 295℃;
Ni 需要ΔT = 319℃。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非自发形核
依附于杂质微粒的表面或容器壁表面产生的核;
过冷度小10 ~ 30℃;
为主导形核方式。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晶粒长大
1) 以枝晶状长大;
2)有选择性:散热条件好的方向利于长大。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7页
结晶前沿
锑锭树枝状晶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7页
四、晶粒大小的控制
1、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晶粒愈细小,则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愈好。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7页
晶粒大小对纯铁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晶粒直径
(mm)
强度σb
(MPa)
伸长率δ
(%)
165
180
210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晶粒大小的控制
1)决定晶粒度的因素
形核率(N):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形成晶核的数目。
长大速度(G):晶核在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长度。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7页
N/G↑ → 晶粒愈细小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控制晶粒度的方法
(1)增加过冷度
冷却速度↑→ΔT↑→ N/G↑ → 晶粒愈细小。
降低铸造温度;
用金属型铸造代替砂型。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7页
当冷却速度 > 102~4℃/s → 微晶合金、纳晶合金。
微晶合金的特点:
① 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韧性;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7页
② 较高的耐磨性、耐蚀性及抗氧化、抗辐射性、稳定性好等优良性能。
③ 还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高电阻率,较高的超导,高的矫顽力。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37页
当冷却速度 > 106~8℃/s →
非晶态材料。
非晶态合金的特点:
① 很高的强度、硬度、刚度;
② 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7页
③ 无晶体缺陷,因此具有很高的耐蚀性,及高电阻率,高导磁率,低磁损和低声波衰率。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变质处理
是指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高溶点的物质,促使非自发形核的方法。
易实现、效果明显、最常用。
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7页
钢中加入Ti、V、Al;
铸铁中加入Si、Ca;
铝中加入Ti、锆。
(3)振动,搅拌方法:
破碎作用 → 提高形核率。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7页
五、铸锭的结构
1-极细等轴晶层;2-柱状晶层;3-粗等轴晶区
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7页
1、表层的细晶粒层
ΔT极大,形核率大,晶粒细小;
性能好,但极薄;
无实用价值。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7页
2)柱状晶层
ΔT减小,使 N < G,且散热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只有与壁垂直的晶核优先长大成整齐、粗大的柱状晶。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7页
特点:
① 组织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