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论坛 2021 年第 8 期
在诗词鉴赏中把握诗词韵味
完成了从场景、意象向情感过渡的过程,还有助于读者在鉴赏中
并不是当下普通话的发音,而是那个时代的发音,与当前的发音 玩味、体验意象之美。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的“梧桐更兼细
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汉语言体系中方言众多,在古典诗词鉴赏中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不仅仅是构建出一个个细节场景下女词
可以借助方言进行诵读,从而更有效地表现出古典诗词的音乐 人孤苦之意的意象,更通过黄昏下在细雨绵绵中构建了一个满
之美,让鉴赏者能形成审美的第一印象,进而更好地把握诗词韵 腹愁情的女词人形象,使读者心生寒意与孤独,不由生出怜悯之
味。如,在李白《将进酒》中,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朗读,虽然的情感 意。由此就不难看出,作为古典诗词韵味品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化是没有太大差异,但在音乐美体验上,却和粤语诵读版本差 意在其中象在其外,透过细读来构建意象,本质上就是通过情感
异很大。就押韵角度来看,在第一节中“回”“雪”“月”“来”,通过 共情方式使读者更容易进入诗词,进入到一个审美鉴赏或审美
粤语很容易听出其押韵规律,而体现其音乐美。而普通话是很难 构建的过程之中。
体现的这一规律。从这一角度看,通过各种方言发音规律的介 需要重视的是,古典诗词的细读要有背离诗人及背景“闭
入,把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挖掘并进行准确把握,不仅对鉴赏者 读”或“误读”,即除了一般的鉴赏中对所有资料熟悉的细读之
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还是把握古典诗词音乐美的重要方式。 外,还应该重视文本解读的“闭读”或“误读”。这种所谓“闭读”或
另一方面,在诵读古典诗词作品中融入个体情感,增强个体 “误读”是通过自我情感的介入文本,来实现对意象的自我构建,
对诗词鉴赏的体验。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有非常丰富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之契合诗词的情感表达。如,在《蒹葭》诗的细读之中,当
但这种体验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表现出来,不仅形象生动,还有助 读者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