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设计2021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设计
这篇文章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下面是带来的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设计2021,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卢梭的这些可贵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思想始终是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本书的写作,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
5
二、诵读感知
1. 文本诵读
师生合作带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师第一段,一男生第二段前半部分,一女生第二段后半部分,以此类推。
2. 字词积累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明目张胆:睁开眼睛放开胆量做事。原意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演变为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3. 理清结构
(1)这篇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哪里提出?
第二段后半部分提出的: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一句话概括就是:怜悯是人的天性。
6
(2)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特点?
先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第二段),再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第三段)。
(3)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开头一段阐述自然状态中人的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结尾总结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4)归纳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提出问题,阐述自然状态中人的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本论,分析问题,从批驳错误观点和展开正面论证的两个层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四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小结:典型的三段论式的结构。
4. 提头掐尾
(1)本文在提出论述的问题上有什么特色?与《修辞立其诚》相比,两篇文章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7
《修辞立其诚》属于立论文,开篇引用《易经》中的修辞立其诚并加以阐释,然后又引用庄子中的话对城的含义进行阐释,由此提出中心论点。
《悲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点,然后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悲悯是人的天性这一中心论点。
(2)阅读结尾部分,概括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总体作用: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具体表现:
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mdash;mdash;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人们。
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mdash;mdash;促使人们自我克制、同情弱小。
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
8
mdash;mdash;谋求自己利益时,不损害他人利益。
三、解决重点
1. 引入思考
论证中心论点的两大方式:立论和驳论。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
2. 知识链接
驳论的主要方法:
(1)驳论点:可以直接批驳,也可以间接批驳。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示例: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9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