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 14
牧草加工技术
牧草青贮技术
牧草的青贮是指将新鲜牧草(含饲用作物)置于厌氧环境下经过乳酸发酵,从而制成一种多汁、耐贮藏的、可供家畜长期食用的饲料的过程。我国北方牧区长期采用靠天养畜的落后放牧形式,冬春季牧草极缺,大力发技术,比传统的窖贮有明显的优越性: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青贮质量好,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消化率高,适口性好,采食量高,气味芳香,大幅度提高产奶量。损失浪费极少,酶变损失,流液损失均大大减少。保存期长,可长达1-2年。不受季节、日晒、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可在露天堆放。储存方便,取饲方便。高温高寒地均适用。节省了建窑费用和维修费用、节省了建窑占用土地和劳力,改善了环境,易于运输和商品化。可根据各自情况随时随地安排生产,且每批储存因需而异。废旧牧草秸秆膜可回收利用。
2 / 14
怎样将牧草调制成干草
牧草的畜牧利用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直接用于放牧;二是进行青刈饲喂;三是刈割进行青贮;四是经过晒制成人工干燥制成干草制品;五是有的品种可以用于提取某些营养物质如叶片蛋白等。其中调制干草及生产干草制品是收获加工牧草的重要方法。
优质干草应叶量丰富,有较多的花序和嫩枝。从气味和色泽上看,优质干草应为深绿色和具有芳香气味。调制优质干草就应首先掌握好牧草的刈割技术和干燥技术。
牧草收割时,高度、季节、方法等都会对牧草的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刈割的时期和高度。
1. 牧草刈割的时期。
牧草在生长初期,茎叶幼嫩,质地柔软,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粗纤维含量则较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但单位面积草产量低,特别是因含有较高的水分而难以调制干草。随着牧草生长发育,其纤维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下降,适口性降低,消化率也下降,适口性降低,消化率也下降。因此收割牧草时,既要照顾到牧草的产量,又要兼顾牧草各种营养物质的收获量和消化率的变化,同时还要考虑牧草刈割时间对牧草再生性、牧草刈割次数及多年生牧草下年度产量的影响。一般来说,豆科牧草在孕蕾期干物质、可消化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最高;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干物质含量最高。豆科牧草在开花末期、禾本科在结实期的营养物质含量同各自的初花期、抽穗期相比,每公顷的饲料单位下降75%—85%。
2. 牧草刈割的高度。
牧草刈割时留茬太高,一方面会导致牧草产量的降低,牧草产出物质未能全部有效收获。据测定,留茬高度10厘米时牧草残茬损失的产量达25%
4 / 14
—30%。另一方面,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基层叶片未被收获,影响了牧草的质量,特别是下繁草,留在茬高度12厘米比留茬高度6厘米时蛋白质的损失要高46%。牧草刈割时留茬太低,可能当年草的产量会较高,但常会造成割掉生长点,既影响了牧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又影响了地下部分的生长,导致新枝条生长影响了地下部分的生长,导致新枝条生长减弱,牧草整株存活力下降。多年生牧草连续的低茬刈割会引起牧草生长的急剧衰退。总的来说,下繁草如白三叶、红三叶等牧草刈割时留茬高度为3厘米—4厘米,上繁草如苜蓿、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等牧草刈割时留茬高度为5厘米—6厘米,高大型牧草如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饲用高粱等牧草刈割时留茬高度以10厘米—15厘米为宜。
3. 牧草刈割的方式和方法。
牧草刈割可以人工收割也可以机械收割,两种收割方法收获时均应做到短期内完成,并且尽量减少牧草在收获中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牧草的贮存和保管
为了保证家畜在冬春缺草季节的营养需要,提高家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贮备大量的过冬度春牧草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
一、干草晒制
优质的干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欢吃。豆科牧草茎和叶干燥的速度不一致,叶片干燥得快,而茎秆干燥得慢,往往在晒制的过程中叶片大理脱落损失失掉,严重降低了干草的营养价值。禾本科牧草茎叶干燥速度较一致,比较容易晒制。晒制干草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应当选择晴朗无雨的天气进行。牧草刈割后就地摊晒1-2天,干草能拧成草绳既不断裂、也不出水、含水量下降到20%-25%时,就可以运回到家畜棚圈附近堆垛贮存,以备冬春饲喂。晒制干草的过程一定避免雨水淋湿,严格防止牧草发霉变质,保证干草的质量。堆垛后应特别注意定期检查,草垛中不要被渗透,以免牧草腐烂发霉,不可饲用。
二、颗粒饲草
颗粒饲料是由青干牧草粉55%-60%、精料35%-40%、矿物质3%、维生素1%混合组成。颗粒直径为8毫米。压制时每公斤粉料加水适量,加浓度为37%的甲醛液100毫升。颗粒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牧草和人工栽培的牧草,从而保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