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学术参考.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学术参考.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2/1/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学术参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摘要:咳嗽本是肺系病症,但《素问》不仅认为咳嗽与肺有关,而且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观点,将引起咳嗽原因从单独的肺脏扩大到其他脏腑,从整体观念高度说明咳嗽虽是肺脏病理反映,但其他妄用过寒、过热、过燥之品。伤于寒邪而兼表证者,当用麻黄汤辈,轻者宜用止嗽散;偏于热者,则当用桑菊饮轻清宣上,偏于燥者,则桑杏汤清宣凉润,杏苏散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若肺脏自病者,多有虚形。阴虚可见干咳少痰、咳声短促、甚则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潮热盗汗,此乃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润降所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而气虚往往咳而无力,声音低微,气短懒言,此乃肺气虚弱,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所致,治宜补养肺气,方用补肺汤加减。
   心咳
   肺主一身之气,将自然界清气和人体先天元气相结合,源源不断生成后天宗气,以贯心脉、行气血、走息道、司呼吸,由此构成血液运行与呼吸间的联系,即连接心、肺的中心环节。《素问·咳论篇》有“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则影响肺气宣降,可见咳嗽、气促等,治以保元汤加减补益心肺;若郁滞重者,可用桃仁红花煎。若心火过亢而侮金,致肺失清肃,则可见咳嗽、咳吐泡沫痰或血痰、咳逆倚息不得卧、心烦失眠等症状,宜用补心丹加减清火安神。    肝咳
   肝属厥阴风木,居东方而禀少阳,故其气升于左;肺属阳明燥金,居西方而禀敛降肃杀,故其气降于右。如此左升右降,龙虎回环,调畅人体气机。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肃降。若肝升太过,郁而化火,即成“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木火刑金”格局,《素问·咳论篇》“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发为上气咳逆阵发,咳嗽时面赤,胸胁胀痛。出现随情绪波动而增减的肝咳证,治宜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方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脾咳
   《素问·咳论篇》有“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脾肺同属太阴,太阴为开,其含义有二:太阴脾土将储存于胃的水谷运化为水谷精微,通过“脾气主升”作用将其“上归于肺”;太阴肺宣发肃降,“天气降为雨”,通过主“行水”作用将阴液运行于四肢百骸九窍,即脾肺二脏对水液代谢的正常转归。又脾肺二脏母子相及,病理上常相互演变,彼此影响。若脾胃素虚,痰湿内盛,“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日久累及于肺,致咳嗽痰多,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脾气虚者,见久咳不已、气短乏力、纳少,治宜补脾益肺,用六君子汤加减。
   肾咳
   《素问·咳论》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脏,二者共主水液代谢与运行。肺气宣发肃降,将水液向下运输至肾,并将其代谢的浊液下输膀胱;同时,肺主行水又依赖于肾气的推动及肾阴肾阳调节,若肾阳虚衰,气化失司,关门不利,水湿上泛,则见咳逆倚息不得卧。治宜温肾化气、泻肺行水,可用真武汤加减。
   《景岳全书·杂症谟·喘促》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将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下纳于肾,从而维持呼吸的深度。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