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探析“水”意象折射的杜牧隐逸情怀.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析“水”意象折射的杜牧隐逸情怀.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6/8/27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析“水”意象折射的杜牧隐逸情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析“水”意象折射的杜牧隐逸情怀作者简介:罗畅( - ) ,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海南师范大学, 14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隐逸”一词,最早出于西汉《汉书? 何武传》的“民有隐逸,乃当召见”[1] 。杨清之先生在《唐前隐逸文学研究》称,“‘隐逸’之士,既包括那些德才兼备却主动疏离政统、隐居不仕者, 也包括那些寄身朝市而心向江湖者。……他们虽然身处庙堂、担任某种具体官职,但在心理上却与政统疏离,和光同尘,隐于朝市,从其心态看,也是一种隐逸。”[2]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水”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水”意象因其自然纯净、自由洒脱、流动包容、不受拘束而吸引着历代文人, 甚至蕴含着闲适、自由、淡泊、隐逸的情怀。在杜牧的诗中,“水”意象折射了诗人复杂的隐逸情怀。自古以来,用“水”意象来表达自己心意、思绪的诗句尤多。有《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 讲求的就是水的润泽万物, 不争名利; 有卓文君“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4] 用沟水的一去不复返, 来形容爱情的决绝; 有鲍照的“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5] 比喻命运的不可捉摸和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悲叹; 有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愁绪的绵长, 惆怅的心态; 也有秦观“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6] 用水的柔美,来指爱情中的两情相悦,柔情蜜意。晚唐诗人杜牧经常寄情于水, 钟情于水。他的诗歌中描写水的篇目很多。据统计,在《全唐诗》所收录的杜牧 518 首诗歌中, 提到水的诗作有 113 首。杜牧如此大量提到“水”意象,也呈现他渴望在心理或精神上超脱的独特情怀和思维意识。杜牧出生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 自然有想要有所抱负, 有所作为的一面。但是,大和九年十一月,“甘露之变”的发生,致使“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 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 迫胁天子, 下视宰相, 凌暴朝士如草芥。”[7] 当时在东都洛阳, 杜牧担任监察御史分司一职, 虽然避脱了这场政治的斗争, 但这对他的思想、情绪却有了极大的影响, 从此形成了一种转折――由原来的大胆言政转变成消极低沉, 多赋诗咏叹自己的消沉、抑郁的心情。如《洛阳长句二首》: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8] 当时,朝中由李训、郑注的把持、专权,笼罩在朝中政治的黑暗下, 杜牧无所作为, 心情是抑郁苦闷的。于是, 诗人闲而无聊, 以闲心观草色, 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是非名利有无间”, 这时的诗人对名利、对是非对错, 都不再看重。“仙舟何处水潺潺”, 何尝不是希望超脱人世的束缚, 寻求一处净土, 让身心安宁。诗人面对着潺潺流水, 想到党争的残酷, 顿生遁世、退隐的念头, 可是普天之下, 这片净土何在? “空高”二字, 即是指万岁山, 又可看出他追求闲、静的心境变化, 以及对于是非、名利的重新认识, 重新思考。再如《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9] 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下,他劝友人做到明哲保身、“晦盛名”。“水清”和“晦名”形成强烈对照, 这也体现了他潜意识中的真实思想, 就是隐藏名声, 收敛锋芒, 与世无争, 这也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