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大于振 2022/1/2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渔家傲·秋思》
教学流程:
读——品——悟——诵——练
导入:情景创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点明了地点环境秋来:点明了时节
3)、我们现在也正值秋季, 范仲淹笔下的景和我们身边的景一样吗那个字告诉我们不一样了呢
异:统领全词
4)、细细地感知词人所描绘的这个景有什么不一样
A、“衡阳雁去无留意” 【特写】
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飞到了衡阳。
〔知识链接:衡阳,又称‘雁城’ 。传说,秋天,大雁南飞过冬,飞到我们的衡阳便徘徊在我衡阳的上空,不再南飞,于是, “雁城”便由此而来,衡阳也一个地方与大雁有关 ---“回雁峰”〕
“大雁南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作者在此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拟人, 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边塞已经是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问: 1、这是从哪种感官上来写塞外的风景的
[视觉上悲凉 ]
2、除了运用了视觉,作者还运用了哪种感官
[听觉上 ],听到的是什么
B、“四面边声连角起”
塞北,作者眼前所见之境处处悲凉, 而此时四周响起了特有的声音:
西风呼啸,驼马嘶鸣,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
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悲凉。
[听觉上的震撼 ]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
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问:这样的壮阔的边塞特有风光,戍边的将士是不是也在欣赏美景,
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
城门紧闭的景象。不禁会让我们去想:双方打战,城门紧闭则表示休
战,如果我军的兵力足够强大,那是不是就无需紧闭城门,大可主动
出击,。“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
紧张。
[感觉上的紧张 ]
3、小结
词的上片,词人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和感觉,将所见、所闻和所感等现象连接了起来,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
三、 悟(情)
在这样荒凉、萧条的环境下, 词人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词的下片,感悟词中的情。
1、词人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忧国思乡
2、为什么会这样
知人论世:(作者、背景介绍)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少孤贫而能刻苦自学。宋真宗大中祥
符八年( 1015)进士。宋仁宗康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