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xiao小蒋 2022/2/5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Q/KM — ZJ— — 2008
液体洗涤剂杀菌试验规)制成菌片。每个菌片回收菌落,按活菌培养计数 所得结果,应为 5× 105— 5× 106 cfu/片。)
⑷细菌繁殖体悬液和菌片,用毕应随时保存在 4℃冰箱内。尽量减少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以减少细菌的 自然死亡.(应当天使用不得过夜. )
3、操作程序
、悬液定量法杀菌试验操作程序
⑴、 样品用无菌标准硬水稀释至同中和剂鉴定用试液浓度,或低于中和剂鉴定用试液浓度,制成(稀释 液)试验样液.
⑵、 将试管按需要数量分别排列于试管架上,各组由左向右,排序、标记.
4 4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⑶、 配制菌悬液,浓度为 1× 10 ~9×10
cfu/ml -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或 1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8 8
×10 —5×10 cfu/ml — 2002 《消毒技术规范》
⑷、 取杀菌试验用无菌大试管,先加入 0。5ml 试验用菌悬液,再加入 0。5ml 有机干扰物质,混匀,置 20±1℃ 5min ,用无菌吸管吸取步骤 1 中的试验样液 4。0ml 注入其中, 立即开启计时器, 并迅速混匀 (在 手掌上振摇 80 次)。- 见《消毒技术规范》 或吸取试验用菌悬液 0。1ml ,加入到含 5ml 样液的试管中,立 即开启计时器,并迅速混匀(在手掌上振摇 80 次)。 - 见 QB/T 2738—2005
⑸、 作用 2min、5min、10min、20min,即刻用无菌吸管吸取 0。5ml 移入鉴定合格的 4。5ml 中和剂溶液 中(中和剂的浓度与容量应与鉴定试验结果规定的相同)充分混匀,中和作用 10min 后,取样液、 10 倍 系列稀释液 0。5ml (见 GB15979-2002)或分别吸取 1。0 ml (— 见《消毒技术规范》 )(见图四),置于 2 个灭菌平皿,用凉至 40~45℃营养琼脂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 15ml 作倾注,转动平皿, 使其充分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 35℃± 2℃培养 48h(细菌)或(酵母菌) 25℃± 2℃培养 72h, 作活菌菌落计数。
⑹、 同时用稀释液代替样液进行平行试验,作为阳性对照管。
⑺、 阴性对照组:分别吸取试验用相关溶液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有无污染。
⑻、 计数菌落时,一般以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菌落数在 15cfu ~300cfu 的平板为准,每 个稀释度 3 个平板生长菌落数全部合乎上述标准,则以该 3 个平板的菌落平均值作为结果;若有 2 个符 合合乎上述标准,则以该合格的 2 个平板菌落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⑼、 试验重复 3 次,( cfu/ml ),计算杀菌率,见计算公式 1。或根据 各组活菌浓度换算为对数值( N),计算杀灭对数值,见计算公式 2。
载体法杀菌试验操作程序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杀菌率试验规程【精选文档】
⑴、试验样品用无菌标准硬水(过滤除菌)稀释至规定浓度,制成(稀释液)试验样液.
⑵、吸取样液 放入灭菌平皿,另吸取 PBS 5。0ml 注入平皿中,作为阳性对照皿。每皿用无菌镊子 夹住菌片一角放入试样皿和阳性对照皿。
⑶、作用至设定时间后,即刻用无菌镊子夹住菌片一角,投入含 中和剂的试管中(中和剂的浓度 与容量应与鉴定试验结果规定的相同)充分混匀计时。 ( 见图三 )
⑷、中和 10min 后,取样液或 10 倍系列稀释液 ((见图四),置于两个灭菌平皿,接种凉至 40~ 45℃营养琼脂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 15ml,转动平皿 10—20 下,使其充分均匀,凝固 后,于 35℃± 2℃培养 48h(细菌)或 72h(酵母菌),作活菌菌落计数.
⑸、试验重复 3 次,求其平均值。
⑹、阴性对照组:分别吸取试验用相关溶液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有无污染。
A、 PBC液( 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
B、 无菌标准硬水 1ml 置于灭菌平皿内、
C、 空白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沙氏琼脂培养基(酵母菌) 15ml 培养.
⑺、计数菌落时,一般以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