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不同锻炼方式与针刺组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同锻炼方式与针刺组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2/6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同锻炼方式与针刺组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同锻炼方式与针刺组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李雪莹
摘 要:观察不同锻炼方式与针刺组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6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单纯针刺组)、B组(步行+针刺组)、C组(站符合纳入标准;②患有膝关节骨结核、膝关节肿瘤、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③在本治疗过程中未经允许而使用其它药物;④Kellgren-Lawrence[3]Ⅳ期:大量骨赘,关节间隙重度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且存在明显畸形;⑤未完成本治疗。
2 方法
操作方法与分组
针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40mm。取穴: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阴陵泉。操作方法:患者屈膝坐位,常规消毒后,毫针刺入,针刺犊鼻时向膝内侧斜刺 10~20mm,针刺内膝眼时向膝外侧斜刺10~20mm,针刺阴陵泉、足三里时皆直刺 20~30mm。每5min提插行针30s,幅度1~5mm平补平泻法,不捻轉,留针40min。每周治疗3次,周日休息,共治疗3周。
A组:20人(单纯针刺组),不参加体育锻炼,单纯针刺。
B组:20人(步行+针刺组),锻炼强度取RPE为11级(主观感觉轻松),步行10min,频率为3次/周,共3周,针刺同A组。
C组:20人(站桩+针刺组),站桩5min×2,站桩要领为上身竖直,两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尽量屈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以膝关节不疼为宜,组间休息5min,频率为3次/周,共3周。针刺同A组。
针刺治疗结束后,B组、C组受试者回家进行锻炼,实验期间停止其他健身活动,3周后观察疗效统计结果。
评价方法
(1)疼痛定量评定标准采用模糊视觉疼痛量表VAS[4],本量表从无痛至最痛分0到10级,实验前后由受试者依膝关节疼痛程度自行划分。
(2)Lysholm评分量表主要用来评定膝关节因慢性损伤所造成的不稳定程度[5]。其中跛行0~5分,支撑0~5分,爬楼梯0~10分,蹲下去0~5分,走路,跑步和跳跃0~30分,疼痛0~30分,肿胀0~10分,大腿萎缩0~5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稳定状态越好。
(3)膝关节活动范围受试者俯卧位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ROM)[6]。膝关节角度尺(型号GN-JDC)固定臂为股骨纵轴,移动臂为腓骨头和外踝连线。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用差表示,用统计学SPSS 。所得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P<,非常显著性水平设为P<。
3 结果
三组实验前后疼痛程度(VAS)的变化
结果显示:实验后,三组疼痛程度(VAS)均有降低,B、C两组较A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如表1所示)。
三组实验前后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Lysholm)的变化
实验后,三组膝关节功能状态和稳定性(Lysholm)评分均有提高,B、C两组较A组增高幅度更明显(P<)(如表2所示)。
三组实验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的变化
结果显示:三组实验后经配对T检验,膝关节屈曲度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且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三组实验后经配对T检验,膝关节伸直度数均显著性减小(P<),B组变化幅度大于A、C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