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税负转嫁与增值税
第1页,本讲稿共24页
税负归宿
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
一.税负转嫁
二.税负归宿
税负转嫁条件
税负转嫁是有条件的。根据税负转嫁的定义可知,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
1水平 (2)经济制度 (3)国家职能范围 (4)经济政策 (5)财政收入结构
(1)税率(2)计税依据 (3)减税免税 (4)加减征税
(5)加 速折旧 (6)退税 (7)税收筹划
一.    宏观因素
二. 微观因素
第9页,本讲稿共24页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承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根据税收负担运动方向特点,我们可以把税负转嫁分为前转,后转和税收资本化三种方式。
(1)    税负前转或顺转。税负前转或顺转是税负随着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转嫁。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总是有一定的顺序,以商品再生产为例,商品再生产是按原材料采购→商品生产→商业批发→商业零售这样的顺序进行。我们也可以把商品再生产的顺序称为顺时方向运动,如果税负随着这样的顺时方向转嫁,可以称为税负前转或顺转。
(2)    税负后转或逆转。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相对于税负前转或顺转而言的。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或方向相反,即税负按逆时方向转嫁。
(3)    税负资本化。税负资本化是在特定商品的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这种由买主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转由卖主承担,并在商品成交价格中扣除的税负转嫁方式为税负资本化。这种税负资本化的含义是指税负转化为资本商品的价值或价格。
第10页,本讲稿共24页
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从政府征税至税负归宿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税负运动过程。
(1)    法定归宿。税收立法机构在税收法律规范中规定了税负归着点。我们一般把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视为税负法定归宿。税赋法定归宿是从税收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税负的依据
(2) 经济归宿。税收负担随着经济运动而不断转嫁以后的税负归着点。我们一般把税负人承担的税负视为税负经济归宿。税赋经济归宿是从税收经济运行的角度分析税负的依据。
第11页,本讲稿共24页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第12页,本讲稿共24页
所谓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它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国家征税时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超额负担。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
第13页,本讲稿共24页
一般来说,凡是以增值税作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均可称为增值税。我国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第14页,本讲稿共24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增值额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来看,增值额是指该单位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收入额扣除为生产经营这种货物(包括劳务)而外购的那部分货物价款后的余额。(2)从一项货物来看,增值额是指该货物经历的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所创造的增值额之和,也就是该项货物的最终销售价格。
第15页,本讲稿共24页
1.     增值税的特点
(1)    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2)    多环节征税,税负最终转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