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doc

上传人:w8888u 2022/2/1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这么大气势的风光纪录片式的新颖片子是非常稀有的,所以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面。到《再说长江》已经过23年的积累沉淀,33集990分钟投资1000万拍摄的55000分钟的纪录片,历时两年,这一次的拍摄表现得更多的是长江边上的人和人的生活状况,让观众更加深入、更加亲切、更加直观地看懂了长江,看清楚了发展,更看到了变化。第一次运用了高清晰数字电视技术,在中国电视史上更首次运用了高原黑鹰直升机拍摄长江之源,并飞越长江沿岸12个省市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拍,使得“飞得更高,拍得更稳”。从第一部单机拍摄到第二部的多机拍摄,画面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还专门组织了水下拍摄,制作了200多幅精美的动画,更全面地表现了长江的风貌和地质变迁,全方位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前后两部一样的长江以两种不同的视角展现。不管是设备上还是人员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在这么宏大的题材下怎样微观地“说”呢?怎样“说事”是一个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
  电视纪录片的“说”主要是依据影像语言来进行叙事的,而构成影像语言的两个重要元素是画面与声音。《再说长江》中的画面多样,既有高清,又有3D动画、航拍。景色美丽,所有画面都独特、全面、真实、视野开阔、角度新鲜、场面宏大、感情细腻,为观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视觉大餐。在这里我就不过多地讲述画面,现谈谈声音方面和配音解说词两部分的不同。
  纪录片中声音的构成有许多种,现场声、同期声、解说、音乐音响等,这些成分以不同功能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语言意义整体。在纪录片史上,有4种语言风格:(1)直接解说;(2)访问式;(3)直接现场同期声;(4)强调表现作者的方式参与其中。在第一部《话说长江》中有严重的声音缺位,只有解说,画面配音乐,加上讲解成为一部宣传科教片,死板生硬没有灵魂;而第二部上纪实的长江从“哑巴”到“发声”真情寻找,每个人的声音、声调、语速、语气口音都成为这个片子的生命,使《再说长江》具有广度的空间,画面的表现力呈现多元化,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特色。
  20多年前的电视语态基本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式,基调较高亢,反映在纪录片中的播音叙述也较生硬,而后来的《再说长江》则是娓娓道来,平视讲述,解说的配音既大气磅礴,又富有亲和力。语调平和,使语言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例如,15集《告别家园》中瞿塘峡口大西村第三次移民动员会中,人物的语言、场景都很真实,有生命力,主持人不需要过多地解说,加上音乐的配合,使得观众的内心得到升华。
  说到声音不得不提到《金沙水韵》,在没看一些讲解的情况时只觉得声音处理得还不错,但是后来才知道它是因为做工精良才得奖的。
  总之,解说词不是告诉人们画面讲的是什么,看上去是什么,而是人对画面的感受,人对画面的理解,解说的高低实质是感悟的理解,其次才是驾驭语言能力的高低。而且纪录片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叙述,而应是说明解释,用画面和声音的完美配合,互相补充依靠。在上播音课时老师也说过,纪录片的解说一向要求高,要懂得用声音来辅助画面语言而不是完全覆盖,要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