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船舶电缆敷设工艺标准
5 电缆敷设的根本工艺要求
电缆敷设的线路应尽可能平直和易于检修。
主干电缆暗式敷设时,敷设路径上的封闭板必须便于开启。
所有电缆线路的分支接线盒假设为暗式安装时,.。
,最少要分二路。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以分束敷设在同一托架上。
、应急照明,以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或信号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及其舱棚,以及其它高度失火危险处所,但对这些处所中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可例外。
。
,假设不得已在电流20A以上的电力系统采用单芯电缆,其敷设应符合标准要求。
电缆的敷设通常不应有接头,如由于维修或分段造船需要连接接头时,这种接头的导电连续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和防护性、接地和耐火或滞燃等特性均应不低于对电缆的相应要求。
电缆应在适当的接线盒内进行连接和分支。接线端或汇流排应具有适合于电缆定额的尺寸。连接和分支处应有清晰的标志。
,具体要求见本公司标准Q/SWS46-003-2003?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标准?。
6 电缆敷设操作要领
电缆的拉敷
电缆拉敷前,应检查线路上所有支承件、贯穿件、安装件有无遗漏,有无锐边和毛刺,焊接是否牢靠,是否均已涂有防锈漆及完工漆。电缆开始拉敷后,在敷设线路上及附近,尽可能防止进行气割和焊接,以免灼伤电缆,否那么应有临时防护措施。
电缆拉敷前,应仔细核对电缆代号、规格、长度、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以及中间停止点,它们与电缆清册和图纸是否相符,并检查电缆有否损伤。
电缆的拉敷应按电缆清册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对于分支电缆,如未列入电缆清册,那么可按设备布置图、电气系统图,根据实际走线进行现场切割和拉敷,并在二端做好临时标记。分支电缆敷设,一般应在主干电缆拉敷完毕后进行。
电缆拉敷时,应使电缆沿着已检查合格的支承件、贯穿件的敷设线路方向连续均匀地移动,不得强力硬拖,以免损伤电缆。对于主干电缆,应按照电缆的“停止标记〞把电缆停在规定的舱壁或甲板处。
不同护套的电缆混合拉敷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电缆相互磨擦而损伤其护套层。
,均需把电缆理齐整平,校对长度,并把到位电缆或下一步再拉敷的电缆圈好,挂在设备附近。不得-将电缆随地乱抛,任意踩踏。
所有电缆拉敷完毕后,应全面核对电缆型号、规格及进入设备的长度和总数。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电缆的紧固。
电缆的紧固
电缆紧固根本要求
电缆紧固后不应有任何松动,不应损伤电缆,线路应力求平直整齐。
电缆分层分束敷设,一般不超过两层,电缆束宽度b不宜大于150mm。对每束多于两层的电缆要充分考虑其载流系数,防止产生电缆过热问题,并应征得现场验船师认可〔见图9、图10〕。
水平敷设的电缆一般采用下托敷设方式,各种支架均应尽量防止横向安装,以免在绑扎电缆时造成扎带上端应力集中的不合理现象。
焊接式电缆支承件撑脚间距S:当其宽度W不大于500mm时,S不大于1500mm;当其宽度W大于500mm时,S不大于1000mm〔见图9〕。
除光缆外,对于船舶推进和操纵等重要的控制、监测和平安系统的信号电缆,不能与电力或照明电缆在同一束内紧固,分束间距不小于50mm。
在扁钢支架上紧固电缆,应使最底层的所有电缆与扁钢接触,并尽量使最底层的电缆宽度稍大于扁钢的宽度,见图7。
使用尼龙扎带紧固水平下部支承或垂直敷设的电缆,。
1—扁钢电缆支承件 2—电缆 3—电缆扎带
图7 扁钢支架上电缆紧固
应在一根尼龙扎带的有效长度内紧固电缆束,扎带不许接长使用,扎带收紧应采用专用工具,以保证收紧得适宜。
在同一电缆束中,扎带的锁扣或搭口的方位应一致,不要任意安置,扎带紧固后距锁扣或搭口5~6mm处将多余局部切除,力求整齐。
电缆的支承间距水平敷设时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垂直敷设时,该间距可以增加25%。焊接式电缆支承件支承间距C:轻型的不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