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最新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163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

上传人:小果冻 2022/2/14 文件大小:1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
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即学术官守;教师都有国家的官吏担任,即官师合一】
西周的学校系统:国学--〔大学和小学;天子的大学是辟雍,诸侯的大学是泮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或“道问学〞;重视主观努力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关于教育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关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关于学制与教育管理,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关于教学原那么与方法:教学相长【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学不断进步】;尊师重道【提出师严而道尊,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与课外学****必须兼顾,相互补充】豫时孙摩【豫是预防性原那么,时是及时施教原那么,孙是循序渐进原那么,摩是学****观摩原那么】启发诱导【君子之教育在于诱导学生,靠的是***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和启发引导,不是强迫和压制的。】长善救失【教学要学会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法得当,缺点可以转化为有点,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开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汉朝教育
三大文教政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兴太学以养士〞【建立太学】、“重视选举,任贤使能〞【察举制的设立】;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使儒家经学称为教育的主题内容,并形成了群士归宗攻读儒经的社会风气
汉代太学的设立开始了中国封建时代官方主办的教育活动。太学的教师是“博士〞,以专经对弟子进行讲授
鸿都门学,是专权的宦官集团为了对抗儒家士大夫及归属于他们的太学生而设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为后世专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同时打破了儒学独尊的局面
察举制的科目包括常科和特举;方式是荐举和考试相结合
汉代的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以及教育思想
董仲舒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三是使“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即建立选士制度以选拔任用贤才
人性与教育作用:性三品论;教育的作用就是针对“中民之性〞的教育
道德教育:内容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其目的是从理论上确证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君臣父子的严格的统治秩序;总原那么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具体原那么有“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且智〞。
王充
对神学的批判:反对“信师师古〞,主张“极问〞;反对“记诵章句〞,主张“贯穿〞
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肯定性可以变化,人性善可变恶,人性恶可变善,关键在于教育而不在于本性,认为性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天下无不可教育之人。主张培养“鸿儒〞,不仅遍读群书,而且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
3,论学****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
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国子学〔一是为整顿太学,二是调和士庶矛盾〕;南朝宋的“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和史学馆;总明观〔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使原来四个单科性质的大学开展为在多科性大学中实行分科教授的制度
唐代文教政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
唐代学制: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实立:国子监;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六学二馆;具体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前三学术语普通学校,学****儒家经典,后三学术语专科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学校教育开展的特点:封建等级性;与科举关系密切;普通学校与专门学校兼顾,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学制体系完备;管理制度日趋健全;扩大了国际国内文化教育的交流
唐代科举制度:
进士科〔文才秀美科〕得建立标志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考试程序:生徒要经过省试和吏部复试;乡贡在参加省试之前,要参加州县考试选拔
科举科目:常见的有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其中最常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内容以儒经为主,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进士科出身的人特别受到推崇
科举方法:帖经,墨义与口试,策问,诗赋
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
科举制度推动了封建学校教育的繁荣〔士子们有了读书做官的目标,刺激了人们的学****积极性;科举以儒经为主要内容,统一了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