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

格式:ppt   大小:11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

上传人:wdwd123321123 2022/2/15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1
装在套子里的 人
(俄)契诃夫
2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1
装在套子里的 人
(俄)契诃夫
2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契诃夫 
(l860~1904)
3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揭露和讽刺爱慕虚荣﹑玩弄伪善和庸俗腐朽的不良****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全盛期。这时期他由于到沙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去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统治的罪恶,作品的批判性日益加强。
4
写作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5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人民,在全国造成了沉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当时,民主和自由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6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国,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政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
7
情节发展概况:
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惯和思想性格(第1~5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6~倒数第4段)。
3别里科夫之死,别里科夫的影响(最后3段)。
8
思考、讨论
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就是雨鞋、雨伞?
联系背景,说说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这些套子里?
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
9
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①职业上:教古代语言,歌颂过去。
②思想上: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③论调上: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有形的
无形的
思考、讨论
10
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就是雨鞋雨伞呢?
思考、讨论
11
联系背景,说说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思考、讨论
别里科夫既震慑于沙皇的专制统治,又依附于这种统治,自觉地维护它,反对和仇恨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可是这种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皆是,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让他心惊胆战。所有这一切,使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各种套子中。
12
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校 甚至全城10至15年之久?
人们害怕他。因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
另一方面,当时的革命力量还太薄弱,不能和强大的沙皇专制力量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