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与专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引言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全面反思自己的发展历程,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相互关系重新认识,从而了几十座大中型水库和数千口塘坝。这些水流组成水网,为合肥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制约因素
合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虽然有不少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制约因素。
第一,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制约。虽然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在合肥落户,但是合肥对于这些院校尤其是一些顶级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够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科大每年虽然有将近2000名毕业生,.
第二,在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方面的制约。合肥目前国有中小企业普遍不景气,面临着国内城市共同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同时,合肥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虽好,但是总体看仍显薄弱.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与专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合肥目前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农用地又粗放经营,生产率低下。
第四,在环境生态方面的制约。合肥市的一些化工、冶金、造纸等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造成了严重污染. 合肥市环保局,《合肥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第61页,2001年10月。
1。2 战略目标与思路
1。2。1 战略目标
合肥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应该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和整体的健康、持续发展,以逐步实现自然的统一、,人口应规模适度、密度合理、素质良好;资源利用应该合理、高效。
战略思路
第一,要坚持“三个公平”“三个公平"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也称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之间的公平(也称代际公平)。
第二,坚持三位一体系统发展的思路。以往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割裂了人类与环境共存和谐的关系,最终对人类自身造成了伤害。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解决,不仅依赖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三大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为核心,实现三位一体的高度和谐统一。
第三,。可持续发展要求将传统的资源、环境不可承受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化为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这就要求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使得生产方式从高耗、高污染型转变为低耗、低污染型,消费方式从过渡消费型转变为适度消费型。
第四,坚持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制约合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不仅表现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同样表现在科技、体制、观念、素质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即使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良,也能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进行有效地转换。因而,合肥的可持续发展应立足于加强能力建设,应通过体制能力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
第五,坚持全方位合作和社会参与的思路。合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合肥市内外、安徽省内外和国内外全方位的合作和全社会的参与。一是要加强市内外协同,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市、区(县)两级政府及区县之间协同,强化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能力,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协同,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强安徽省内的协同和合作,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尤其应该在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协同合作力度。三是加强国内外的协同与合作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与专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在全之地,并且通过加强与国际间的交往,吸取国际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技术甚至资金和人才,促进合肥的可持续发展.
。3 战略重点
合肥可持续发展应牢牢掌握如下战略重点.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污染少的行业。合肥要加快城郊型农业的发展,要按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合理组织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农业基地。
合肥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要顺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其中要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产业,